高校感恩教育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8-14页 |
(一)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2.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(三)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2.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3.理论分析法 | 第12-13页 |
4.多学科研究法 | 第13页 |
(四)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1.创新点 | 第13页 |
2.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一、高校感恩教育概述 | 第14-20页 |
(一) 感恩、感恩教育及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 | 第14-16页 |
1.感恩 | 第14页 |
2.感恩教育 | 第14-15页 |
3.高校感恩教育 | 第15-16页 |
(二)高校感恩教育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1.多元性 | 第16页 |
2.平等性 | 第16页 |
3.情感性 | 第16页 |
4.实践性 | 第16-17页 |
(三)高校感恩教育意义 | 第17-20页 |
1.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身完善 | 第17-18页 |
2.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| 第18-19页 |
3.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| 第19-20页 |
二、高校感恩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0-25页 |
(一)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3页 |
1.感恩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| 第20页 |
2.感恩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 | 第20-21页 |
3.感恩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| 第21-22页 |
4.感恩教育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| 第22页 |
5.感恩教育氛围不浓 | 第22-23页 |
(二)高校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3-25页 |
1.高校教育功利化 | 第23页 |
2.感恩教育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| 第23页 |
3.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化 | 第23-24页 |
4.教育者榜样作用发挥欠缺 | 第24-25页 |
三、完善高校感恩教育的对策 | 第25-38页 |
(一)遵循高校感恩教育原则 | 第25-27页 |
1.主体原则 | 第25-26页 |
2.层次原则 | 第26页 |
3.渗透原则 | 第26页 |
4.示范原则 | 第26-27页 |
5.真实原则 | 第27页 |
(二)加强感恩教育理论建设 | 第27-29页 |
1.加强感恩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建设 | 第27-28页 |
2.保持感恩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| 第28-29页 |
3.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自我教育 | 第29页 |
(三)完善感恩教育课程建设 | 第29-33页 |
1.重视感恩教育研究 | 第30页 |
2.创新感恩教育方法 | 第30页 |
3.传承传统感恩教育内容 | 第30-31页 |
4.完善感恩教育评价方式 | 第31-32页 |
5.开发感恩教育资源 | 第32-33页 |
(四)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、培养学生感恩行为 | 第33-36页 |
1.营造校园感恩氛围 | 第33-34页 |
2.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渗透感恩意识 | 第34页 |
3.利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| 第34-35页 |
4.发挥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| 第35-36页 |
(五)提高感恩实践活动质量 | 第36-38页 |
结束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