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3页 |
第1章 保定元真琴社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脉络 | 第13-21页 |
1.1 琴社的产生背景 | 第13-19页 |
1.1.1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| 第13-14页 |
1.1.2 文化环境 | 第14页 |
1.1.3 古琴在保定的历史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1.4 古琴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 | 第16-19页 |
1.2 琴社的发展脉络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保定元真琴社的发展现状的调查 | 第21-34页 |
2.1 琴社及社长的基本情况 | 第21-24页 |
2.1.1 琴社的硬件设施情况 | 第21-22页 |
2.1.2 社长的基本情况 | 第22-24页 |
2.2 琴社学员及学员取得的成绩 | 第24-31页 |
2.2.1 学员的基本情况 | 第24-26页 |
2.2.2 学习动机 | 第26-30页 |
2.2.3 学员取得的成绩 | 第30-31页 |
2.3 琴社的经济状况 | 第31-32页 |
2.3.1 经济支出 | 第31页 |
2.3.2 经济收入 | 第31-32页 |
2.4 琴社与社会其它团体的联系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保定元真琴社的教学活动调查 | 第34-39页 |
3.1 琴社所使用的教材 | 第34-35页 |
3.2 琴社的教学曲目 | 第35-37页 |
3.2.1 曲目的种类 | 第35页 |
3.2.2 记谱形式 | 第35-36页 |
3.2.3 曲目的选择与积累 | 第36-37页 |
3.3 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3.1 教学形式 | 第37-38页 |
3.3.2 教学方法 | 第38页 |
3.4 教学目的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元真琴社与保定的社会生活 | 第39-45页 |
4.1 传统琴社与现代琴社的比较 | 第39-41页 |
4.2 元真琴社在保定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功能 | 第41-42页 |
4.2.1 娱乐功能 | 第41-42页 |
4.2.2 审美教育功能 | 第42页 |
4.2.3 文化传承功能 | 第42页 |
4.3 元真琴社的存在与人的精神需要的关系 | 第42-45页 |
第5章 对元真琴社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 | 第45-52页 |
5.1 元真琴社在保定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意义 | 第45-47页 |
5.1.1 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6页 |
5.1.2 存在的意义 | 第46-47页 |
5.2 元真琴社在保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| 第47-48页 |
5.3 琴社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5.3.1 琴社的存在对古琴艺术传承与保护的有利因素 | 第48-49页 |
5.3.2 琴社的存在对古琴艺术传承与保护的不利因素 | 第49-50页 |
5.3.3 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