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6-11页 |
一、《玉篇》其书与版本 | 第6-7页 |
二、《名义》其书与版本 | 第7-9页 |
三、《名义》音系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《名义》与原本《玉篇》残卷的异同 | 第11-16页 |
第二章 《名义》注音的形式 | 第16-23页 |
一、《名义》的又切同音现象 | 第16-20页 |
二、《名义》中的直音 | 第20-21页 |
三、《名义》中的异体字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《名义》反切系联 | 第23-50页 |
一、反切上字 | 第23-28页 |
二、反切下字 | 第28-50页 |
第四章 音类分合例论 | 第50-59页 |
一、轻、重唇音 | 第50-55页 |
二、端、知组 | 第55-56页 |
三、泥、娘、日母 | 第56-57页 |
四、幽、尤韵与严、凡韵 | 第57-58页 |
五、庚韵与清韵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《名义》的重纽现象 | 第59-76页 |
一、重纽各韵在《名义》中的情形 | 第59-73页 |
二、《名义》重纽反切的特点 | 第73-76页 |
结语 | 第76-78页 |
附录一. 《名义》与原本《玉篇》残卷对勘 | 第78-86页 |
附录二. 吕浩校释本《名义》反切再校正 | 第86-89页 |
注释 | 第89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8页 |
后记 | 第98-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