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师范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

普通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研究--以辽宁N大学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问题提出第10-19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研究的现实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1页
    三、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四、论文研究思路设计和研究方法选择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本文研究思路的设计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本文研究方法的选择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论文研究结构的安排第17-18页
    五、论文创新点第18-19页
第二章 本科学生专业满意度研究的维度选择与指标制定第19-26页
    一、“满意度”与“专业满意度”概念的界定与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顾客满意度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大学生满意度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第20页
    二、学生满意度的国际测评指标与模式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关注学校服务体系的Noel-Levitz公司满意度测评体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侧重学生生活学习和身心发展的CIRR满意度测评体系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基于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全美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第21-22页
    三、本土化学生专业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建构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三维构筑的专业满意度测评体系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三种高考志愿选择方式:家庭维度下具体测评指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五个学校教育专业要素:学校维度下具体测评指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两种衡量就业导向指标:社会维度下具体测评指标第24-26页
第三章 普通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满意度现状的调查—以辽宁N大学为例第26-39页
    一、辽宁N大学发展概况简要回顾第26页
    二、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过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问卷的设定与样本选择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访谈对象与访谈内容确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调查数据统计方法的选定第27页
    三、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统计结果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志愿选择方式对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的调查结果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相关专业要素对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的调查结果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专业就业前景对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的调查结果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调查样本中学生总体差异性的结果第35-39页
第四章 辽宁N大学学生专业满意度现状的分析与评价第39-46页
    一、志愿选择方式对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结果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志愿选择方式与学生专业满意度呈正相关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父母“包办”高考志愿造成学生满意度低第39-40页
    二、所选专业的专业要素对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结果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结果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学生对专业师资状况的满意度结果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学生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满意度结果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管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分析第43页
    三、专业就业前景对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结果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专业就业前景与学生专业满意度呈正相关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社会对人才需求与学生专业满意度呈正相关第44页
    四、调查样本中学生总体差异性的状况比较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不同性别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城市生源学生专业满意度整体上高于农村生源学生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水平参差不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师范生专业满意度整体上高于非师范生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部分师范类专业学生满意度水平较低第45-46页
第五章 提高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多元应对策略第46-52页
    一、充分搜集报考资源,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家长和学生深入了解专业信息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家长多尊重学生专业选择的权利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做志愿填报决策者第46-47页
    二、全面加强学校自身建设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优化师资结构,提升专业教师整体水平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,均衡各个专业重视程度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,不断提升专业管理人员素质第49-50页
    三、完善社会资源,保障学生顺利就业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加强就业指导,帮助大学生就业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转变就业思维,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全面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第51-52页
结束语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附录A第56-59页
附录B第59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工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角色研究--以E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