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汽车碰撞安全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·汽车碰撞计算机模拟仿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| 第12-14页 |
·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及后下部防护装置国家标准 | 第14-19页 |
·国内车辆后防护装置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2 显式非线性有限元基础理论 | 第21-32页 |
·变形过程的物质描述和空间描述 | 第21-22页 |
·拉格朗日(Lagrange)描述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控制方程 | 第22-24页 |
·有限元方程列式和空间有限元离散 | 第24-25页 |
·汽车碰撞过程的非线性特性 | 第25-27页 |
·几何非线性 | 第25页 |
·材料非线性 | 第25-27页 |
·接触非线性 | 第27页 |
·显式时间积分与时间步长控制 | 第27-32页 |
3 有限元建模及仿真所涉及的算法和参数控制 | 第32-48页 |
·后防护装置碰撞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32-36页 |
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5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·单元的选取 | 第36-37页 |
·材料模型 | 第37-40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40-41页 |
·沙漏的控制 | 第41-42页 |
·接触界面定义 | 第42-47页 |
·接触—碰撞算法概述 | 第42-43页 |
·对称罚函数算法的有限元实现 | 第43-47页 |
·时间步长计算 | 第47-48页 |
4 车辆后防护装置碰撞模拟分析 | 第48-73页 |
·ANSYS/LS-DYNA 简介 | 第48页 |
·国标对车辆后防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及失效准则 | 第48-49页 |
·支臂横梁式后防护装置(移动壁障全宽32km/h)碰撞分析 | 第49-60页 |
·国内某重型货车后防护装置(出厂配置)碰撞仿真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支臂横梁式后防护装置达到防钻撞要求时其支臂的最小壁厚值 | 第53-54页 |
·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| 第54-60页 |
·结构改进后的后防护装置(移动壁障全宽)碰撞分析 | 第60-67页 |
·支臂横梁式后防护装置结构改进后的碰撞仿真 | 第61-62页 |
·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| 第62-67页 |
·改进后的后防护装置(移动壁障50%偏置)碰撞分析 | 第67-72页 |
·移动壁障50%偏置时对改进后的后防护装置的碰撞仿真 | 第67-69页 |
·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| 第69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5 后防护装置横梁不同截面形状的吸能性研究 | 第73-86页 |
·后防护横梁不同横截面形状的吸能性研究 | 第73-81页 |
·不同横截面的后防护横梁碰撞仿真 | 第74-81页 |
·后防护横梁壁厚与吸能的关系研究 | 第81-8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结论 | 第86-88页 |
全文工作总结 | 第86-87页 |
论文后续展望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