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引言 | 第7-10页 |
1.1 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1.2 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1 助于提高声乐教学、演唱的水平 | 第8-9页 |
1.2.2 助于传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| 第9页 |
1.3 采取的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1.4 研究目标 | 第9-10页 |
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论概述 | 第10-22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定义 | 第10-13页 |
2.1.1 艺术歌曲 | 第10-11页 |
2.1.2 古诗词歌曲 | 第11-12页 |
2.1.3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| 第12-13页 |
2.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| 第13-18页 |
2.2.1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 | 第13页 |
2.2.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萌芽期 | 第13-14页 |
2.2.3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初期 | 第14-15页 |
2.2.4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缓慢期 | 第15-16页 |
2.2.5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多元化时期 | 第16-18页 |
2.3 相关作品的延伸 | 第18-22页 |
3 三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处理 | 第22-52页 |
3.1 青主的《大江东去》 | 第22-34页 |
3.1.1 作曲家与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| 第22页 |
3.1.2 创作分析 | 第22-29页 |
3.1.3 演唱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1.4 小结 | 第33-34页 |
3.2 罗忠镕的《涉江采芙蓉》 | 第34-42页 |
3.2.1 作曲家与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| 第34-35页 |
3.2.2 创作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2.3 演唱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2.4 小结 | 第42页 |
3.3 黎英海的《枫桥夜泊》 | 第42-52页 |
3.3.1 作曲家与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| 第42页 |
3.3.2 音乐分析 | 第42-47页 |
3.3.3 演唱分析 | 第47-51页 |
3.3.4 小结 | 第51-52页 |
4 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教学、创作和传承方面的思考 | 第52-56页 |
4.1 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教学领域的思考 | 第52-53页 |
4.1.1 重视音乐本体分析 | 第52页 |
4.1.2 提升文学修养 | 第52页 |
4.1.3 重视声乐基本功的训练 | 第52-53页 |
4.1.4 加强演绎能力 | 第53页 |
4.2 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展望 | 第53-54页 |
4.3 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传承方面的思考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