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自动变速器的产生、类型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4页 |
1.1.1 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| 第11-12页 |
1.1.2 无级变速器 | 第12-13页 |
1.1.3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| 第13-14页 |
1.2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简介 | 第14-18页 |
1.2.1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发展历程 | 第14-16页 |
1.2.2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主要特性 | 第16页 |
1.2.3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2.4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应用前景 | 第17-18页 |
1.3 DCT离合器分离接合规律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8-20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2 DCT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21-31页 |
2.1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分类 | 第21-24页 |
2.1.1 单中间轴式与双中间轴式DCT | 第21-22页 |
2.1.2 干式与湿式DCT | 第22-24页 |
2.2 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| 第24-26页 |
2.3 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系统构成 | 第26-29页 |
2.3.1 双离合器模块 | 第27-28页 |
2.3.2 齿轮传动系统 | 第28页 |
2.3.3 电子控制单元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3 DCT车辆传动系统换挡过程动力学建模 | 第31-45页 |
3.1 发动机数值模型 | 第31-32页 |
3.2 双离合器模块建模 | 第32-37页 |
3.2.1 离合器摩擦片有效作用半径的确定 | 第32-34页 |
3.2.2 离合器摩擦转矩模型 | 第34页 |
3.2.3 DCT两个离合器之间扭矩传递关系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3 整车阻力矩模型 | 第37-38页 |
3.4 DCT换挡过程动力学简化模型 | 第38-43页 |
3.4.1 DCT车辆传动系统简化 | 第38-40页 |
3.4.2 换挡过程分析及模型建立 | 第40-4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4 DCT换挡性能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| 第45-71页 |
4.1 DCT换挡品质的评价指标 | 第45-46页 |
4.1.1 冲击度 | 第45-46页 |
4.1.2 换挡时间 | 第46页 |
4.1.3 滑磨功 | 第46页 |
4.2 换档过程中离合器起滑点及止滑点的确定 | 第46-48页 |
4.3 DCT换挡性能影响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4 基于换挡性能影响因素的DCT换挡过程仿真研究 | 第50-70页 |
4.4.1 节气门开度对换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| 第50-54页 |
4.4.2 车辆负荷对换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| 第54-59页 |
4.4.3 滞后时间对换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| 第59-65页 |
4.4.4 正压力变化率对换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| 第65-7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5 DCT最优换挡控制策略的制定与仿真研究 | 第71-85页 |
5.1 离合器正压力变化方式对换挡品质的影响分析 | 第71-72页 |
5.1.1 离合器正压力变化方式对冲击度的影响分析 | 第71页 |
5.1.2 离合器正压力变化方式对滑磨功的影响分析 | 第71-72页 |
5.2 节气门开度变化方式对换挡品质的影响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2.1 节气门开度对冲击度的影响 | 第72页 |
5.2.2 节气门开度对滑磨功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5.3 DCT换挡过程控制策略的制定 | 第73-77页 |
5.4 DCT换挡过程仿真分析 | 第77-83页 |
5.4.1 换挡控制策略一仿真分析 | 第77-80页 |
5.4.2 换挡控制策略二仿真分析 | 第80-83页 |
5.5 两种换挡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| 第83-84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6.1 总结 | 第85页 |
6.2 展望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1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