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现代文学(1919~1949年)论文

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21页
第一章 乡景叙事:辩证统一的历史真相第21-91页
    第一节、破败与落后:启蒙主义视角下的凋敝乡景第22-3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乡景之发现:启蒙主义作家的视觉体验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崩溃之预言:启蒙乡土想像的风景书写第26-3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历史之重构:传统乡土社会之现实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第二节、压迫与反抗:阶级革命视角下的黑暗乡景第39-6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阶级之对立:贫富悬殊乡景的叙事背景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斗争之见证:革命乡土叙事的乡景寓意第43-5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革命之镜像:乡村社会现实的理性辨析第53-61页
    第三节、自在与和谐: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田园乡景第61-9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心灵之抒发:自由主义乡景的创作理念第62-7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个性之体验:传统桃源想像的现代重构第70-8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没落之趋势:民国乡土社会的现实危机第83-91页
第二章 乡绅叙事:错综复杂的文化符号第91-151页
    第一节、伪善与卫道:启蒙主义视角下的乡绅叙事第92-11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传统之符号:思想启蒙话语的批判逻辑第92-9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礼教之代表:启蒙乡土文学的模式书写第9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先行之智者:清末民初乡绅的现代足迹第110-116页
    第二节、凶狠与残暴:阶级革命视角下的乡绅叙事第116-13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革命之对象:乡绅文化身份的人为剥离第116-12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阶级之敌人:革命文学想象的地主形象第121-13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维持之力量:传统乡土社会的重要群体第130-136页
    第三节、重德与守义: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乡绅叙事第136-15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传统之守望:自由主义作家的人文关怀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失落之传统:自由主义作家的故园追忆第139-145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劣化之乡绅:民国时期乡村的文化生态第145-151页
第三章 乡民叙事:随意肢解的国民形象第151-207页
    第一节、愚昧与麻木:启蒙主义视角下的乡民叙事第152-17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愚顽之国民:思想启蒙话语的批判主体第152-15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奴隶之人格:传统乡土社会的国民特性第156-168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启蒙之困惑:精英难以挣脱的文化血脉第168-171页
    第二节、激进与觉悟:阶级革命视角下的乡民叙事第171-19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农民之形态:革命文学叙事的理论基础第172-17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身份之转变:革命赋予乡民的思想提升第176-18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利益之驱动:乡民参与革命的真正动机第184-191页
    第三节、淳朴与无为: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乡民叙事第191-20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桃源之遗民:书写质朴乡民的创作缘由第191-195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自然之人生:乡民艺术形象的诗意写真第195-20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和谐之背后:守成投机习性的主观遮蔽第201-207页
第四章 乡俗叙事:无法割裂的文化传统第207-278页
    第一节、扼杀与罪恶:启蒙主义视角下的乡俗叙事第208-22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礼教与乡俗:启蒙文学叙事的理论渊源第208-21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乡俗之写意:启蒙文学叙事的苍凉心境第214-22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文化之根性:中国乡俗文化的尴尬处境第221-226页
    第二节、置换与利用:阶级革命视角下的乡俗叙事第226-25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压迫之工具:现代革命话语的批判逻辑第226-23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旧俗之终结: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阐释第230-24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民风之改造:革命乡俗叙事的精英实质第244-254页
    第三节、传承与象征: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乡俗叙事第254-27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传统之本质:自由主义作家的乡俗理念第254-26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情感之记忆:文化保守视角的乡俗叙事第260-27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理性之阻碍:民间文化心理的历史思辨第271-278页
结论第278-283页
部分参考文献第283-290页
后记第290-292页
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92页

论文共2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梁式桥动力性能设计与评价方法
下一篇:运输视角下邮轮法律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