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9-11页 |
1.1.1 教育政策的指导要求 | 第9页 |
1.1.2 幼儿发展和西府民间文化传承的需要 | 第9-10页 |
1.1.3 西府民间美术具有的教育价值 | 第10-11页 |
1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1-12页 |
1.2.1 民间美术 | 第11页 |
1.2.2 西府民间美术 | 第11-12页 |
1.2.3 幼儿园艺术教育 | 第12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1.3.1 民间美术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7页 |
1.3.2 民间美术应用于教育的相关研究 | 第17-19页 |
1.3.3 已有研究的不足 | 第19-20页 |
1.4 理论基础 | 第20-25页 |
1.4.1 教育学基础 | 第20-21页 |
1.4.2 人类学基础 | 第21-22页 |
1.4.3 民俗学基础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研究设计 | 第25-31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25页 |
2.2 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2.3 研究框架 | 第26页 |
2.4 研究方法 | 第26-29页 |
2.4.1 个案研究法 | 第27页 |
2.4.2 访谈法 | 第27-28页 |
2.4.3 观察法 | 第28页 |
2.4.4 实物分析法 | 第28-29页 |
2.5 研究意义 | 第29-31页 |
2.5.1 理论意义 | 第29页 |
2.5.2 实践意义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西府民间美术与幼儿园教育 | 第31-43页 |
3.1 西府民间美术——“中华文明的活化石” | 第31-37页 |
3.1.1 西府民间美术的构成与分类 | 第31-36页 |
3.1.2 西府民间美术的特征 | 第36-37页 |
3.2 共通——连接民间美术与幼儿的纽带 | 第37-40页 |
3.2.1 “自然之子”——幼儿与民间美术的本原性 | 第37-38页 |
3.2.2 内在思维——质朴的诗性智慧 | 第38-40页 |
3.3 西府民间美术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| 第40-43页 |
3.3.1 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| 第40页 |
3.3.2 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| 第40-41页 |
3.3.3 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X幼儿园西府民间美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| 第43-69页 |
4.1 X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| 第43-46页 |
4.1.1 X幼儿园的园所概况 | 第43-44页 |
4.1.2 X幼儿园的教师概况 | 第44-46页 |
4.2 X幼儿园西府民间美术应用的目标制定 | 第46-47页 |
4.3 X幼儿园西府民间美术应用的内容选择 | 第47-50页 |
4.4 X幼儿园西府民间美术应用的组织实施 | 第50-64页 |
4.4.1 教学活动 | 第53-60页 |
4.4.2 区域活动 | 第60-63页 |
4.4.3 环境创设 | 第63-64页 |
4.5 X幼儿园西府民间美术应用的活动评价 | 第64-65页 |
4.6 X幼儿园西府民间美术应用的分析 | 第65-69页 |
4.6.1 成功的经验 | 第65-67页 |
4.6.2 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幼儿园应用西府民间美术的建议 | 第69-83页 |
5.1 补教师艺术素养之短板 | 第69-70页 |
5.1.1 艺术家——教师 | 第69页 |
5.1.2 促进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 | 第69-70页 |
5.2 立幼儿全面发展之目标 | 第70-73页 |
5.3 开内容选择之视野 | 第73-74页 |
5.3.1 民间美术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| 第73页 |
5.3.2 充分利用西府民间美术资源 | 第73-74页 |
5.4 拓组织实施之深度 | 第74-78页 |
5.4.1 聚焦、深入——建立系统性民间美术课程体系的诉求 | 第74-75页 |
5.4.2 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| 第75-78页 |
5.5 重教育评价之完整 | 第78-80页 |
5.5.1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评价的原则 | 第78页 |
5.5.2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评价的内容 | 第78-80页 |
5.6 建西府民间美术之文化生态 | 第80-83页 |
结语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附录 | 第89-95页 |
附录1 | 第89-91页 |
附录2 | 第91-92页 |
附录3 | 第92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