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9-11页 |
1.1.1 国家关于教育戏剧的政策及会议 | 第9页 |
1.1.2 社会发展的需要 | 第9-10页 |
1.1.3 幼儿天性发展的需要 | 第10页 |
1.1.4 幼儿园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2-21页 |
1.3.1 关于教育戏剧起源与发展的研究 | 第12-16页 |
1.3.2 关于教育戏剧对儿童教育价值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3.3 关于教育戏剧定义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3.4 关于教育戏剧策略的研究 | 第20页 |
1.3.5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| 第20-21页 |
1.4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3页 |
1.4.1 戏剧 | 第21页 |
1.4.2 教育戏剧 | 第21页 |
1.4.3 幼儿园教育戏剧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研究设计 | 第23-29页 |
2.1 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| 第23-24页 |
2.1.1 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2.1.2 研究对象 | 第23-24页 |
2.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2.1 研究内容 | 第24页 |
2.2.2 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 问卷编制与信度检验 | 第25-29页 |
2.3.1 问卷编制 | 第25-27页 |
2.3.2 信度检验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西安市幼儿园教育戏剧实施的调查结果 | 第29-53页 |
3.1 教师对教育戏剧的认识现状 | 第29-34页 |
3.1.1 开展园所教师对教育戏剧的基本认识 | 第29-31页 |
3.1.2 未开展园所教师对教育戏剧的基本认识 | 第31-33页 |
3.1.3 开展园所和未开展园所教师对教育戏剧的认识差异检验 | 第33-34页 |
3.2 教师实施教育戏剧的问卷调查 | 第34-44页 |
3.2.1 实施教育戏剧的基本情况 | 第34-37页 |
3.2.2 实施教育戏剧的活动设计 | 第37-40页 |
3.2.3 幼儿的表现 | 第40-41页 |
3.2.4 教师的行为 | 第41-43页 |
3.2.5 不同的开展年限与教师实施教育戏剧现状的差异检验 | 第43页 |
3.2.6 不同类型园所的教师实施教育戏剧现状的差异检验 | 第43-44页 |
3.3 教师实施教育戏剧的实地调查 | 第44-48页 |
3.3.1 对A园所的实地观察 | 第44-45页 |
3.3.2 对C园所的实地观察 | 第45-48页 |
3.4 家长的教育戏剧观念的现状调查 | 第48-53页 |
3.4.1 家长对教育戏剧的基本认识 | 第48-51页 |
3.4.2 家长参与教育戏剧的态度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53-63页 |
4.1 对教师教育戏剧基本认识的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1.1 教师对教育戏剧的认识不明确 | 第53-54页 |
4.1.2 开展园所与未开展园所教师的认识差异显著 | 第54页 |
4.2 对教师实施教育戏剧的现状分析 | 第54-59页 |
4.2.1 组织形式丰富 | 第54-55页 |
4.2.2 内容的来源略显单调 | 第55页 |
4.2.3 教师的专业素养较薄弱 | 第55-56页 |
4.2.4 缺乏完整的活动设计理念 | 第56-57页 |
4.2.5 缺乏系统的教材 | 第57-58页 |
4.2.6 忽视教育戏剧的戏剧性和艺术性 | 第58页 |
4.2.7 不同的开展年限与教师实施教育戏剧现状之间差异不明显 | 第58-59页 |
4.3 对家长教育戏剧认识的分析 | 第59-63页 |
4.3.1 不同园所的家长对教育戏剧的认识差异显著 | 第59页 |
4.3.2 家长对教育戏剧的价值认识不同于教师 | 第59-60页 |
4.3.3 家长的主动参与度较低 | 第60-63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教育建议 | 第63-69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63页 |
5.2 教育建议 | 第63-69页 |
5.2.1 树立科学的教育戏剧理念 | 第63-64页 |
5.2.2 强化师资力量,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| 第64-65页 |
5.2.3 开发幼儿园教育戏剧系列课程 | 第65-66页 |
5.2.4 倡导家长参与教育戏剧活动 | 第66页 |
5.2.5 尊重幼儿个性,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| 第66-69页 |
研究反思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| 第75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