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股权激励形式下企业风险的实证研究--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10-12页 |
| 1.1.1 现实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1.2 制度背景 | 第11页 |
| 1.1.3 理论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1.2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| 1.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3-15页 |
| 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| 1.3.3 研究框架 | 第14-15页 |
| 1.4 本文贡献与创新 | 第15-18页 |
|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| 第18-30页 |
| 2.1 理论基础分析 | 第18-22页 |
| 2.1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2.1.2 行为代理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2.1.3 风险承担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2.2 文献综述 | 第22-27页 |
| 2.2.1 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| 第22-23页 |
| 2.2.2 风险行为文献综述 | 第23-24页 |
| 2.2.3 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| 第24-25页 |
| 2.2.4 股权激励与企业风险关系 | 第25-27页 |
| 2.3 相关概念 | 第27-28页 |
| 2.3.1 高管 | 第27页 |
| 2.3.2 股票期权 | 第27-28页 |
| 2.3.3 限制性股票 | 第28页 |
| 2.4 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比较 | 第28-30页 |
| 第3章 研究假设 | 第30-34页 |
| 3.1 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风险的假设 | 第30-31页 |
| 3.2 限制性股票激励与企业风险的假设 | 第31-32页 |
| 3.3 研究概念模型 | 第32-34页 |
| 第4章 不同股权激励形式对企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| 第34-52页 |
| 4.1 研究设计 | 第34-37页 |
| 4.1.1 变量设定 | 第34-36页 |
| 4.1.2 样本选取 | 第36-37页 |
| 4.1.3 模型设计 | 第37页 |
| 4.2 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37-52页 |
| 4.2.1 描述性统计 | 第37-41页 |
| 4.2.2 主成分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4.2.3 回归分析与结果讨论 | 第42-52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6页 |
| 5.1 研究结论 | 第52-53页 |
| 5.2 政策建议 | 第53-54页 |
| 5.3 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| 第54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2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