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引言 | 第12-16页 |
一、选题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二、选题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(一)新时期以来梦学专著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二)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研究 | 第13-14页 |
三、选题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一)文献研究法 | 第14页 |
(二)案例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(三)筛选与分类研究法 | 第15页 |
(四)跨学科研究法 | 第15页 |
四、选题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20页 |
一、人教版 | 第16-17页 |
二、梦和梦境 | 第17-18页 |
(一)梦 | 第17-18页 |
(二)梦境 | 第18页 |
(三)梦与梦境的关系 | 第18页 |
三、文本之梦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的分类 | 第20-49页 |
一、前人关于梦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二、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的分类 | 第21-49页 |
(一)根据主题分类 | 第21-37页 |
1.思念主题之梦 | 第21-24页 |
2.爱情主题之梦 | 第24-25页 |
3.人生主题之梦 | 第25-28页 |
4.故国主题之梦 | 第28-30页 |
5.梦想主题之梦 | 第30-33页 |
6.白日梦主题之梦 | 第33-37页 |
(二)根据表现技巧分类 | 第37-49页 |
1.记实的梦 | 第37-42页 |
2.比喻的梦 | 第42-45页 |
3.典故的梦 | 第45-49页 |
第三章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的特征及作用 | 第49-56页 |
一、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的特征 | 第49-52页 |
(一)目的性 | 第49页 |
(二)凝缩性 | 第49-50页 |
(三)拟实性 | 第50-51页 |
(四)理想性 | 第51-52页 |
二、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的作用 | 第52-56页 |
(一)藉“梦”回归,感触生活 | 第52页 |
(二)借“梦”养正,培基固本 | 第52-53页 |
(三)以“梦”写人,推动情节 | 第53-54页 |
(四)借“梦”摹景,给人美感 | 第54页 |
(五)托“梦”抒情,感悟人生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之梦教学策略 | 第56-66页 |
一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本之梦的产生 | 第56-57页 |
二、用“知人论世”法来切入文本之梦教学 | 第57-59页 |
三、利用专题式教学,引导学生在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下对文本之梦进行探索 | 第59-60页 |
四、合适的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| 第60-63页 |
(一)诵读教学法 | 第60-61页 |
(二)情境教学法 | 第61-62页 |
(三)比较教学法 | 第62-63页 |
五、利用文本之梦渗透“中国梦”主题教育 | 第63-66页 |
(一)以文本之梦点燃“中国梦”,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| 第63-64页 |
(二)以文本之梦升华“中国梦”,引导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| 第64页 |
(三)以文本之梦传递“中国梦”,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教育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梦文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66-70页 |
一、了解编者意图,在编者用意下解读文本之梦 | 第66-67页 |
二、结合学生生活,将文本之梦特有的观念传递给学生 | 第67-68页 |
三、提高自身素养,加强对文本之梦的研究 | 第68页 |
四、重视文本之梦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2页 |
注释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附录 | 第80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