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目前研究现状 | 第7-11页 |
1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1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本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9页 |
2.1 本论文的理论指导 | 第12页 |
2.2 本论文的相关概念 | 第12-15页 |
2.2.1 正迁移和负迁移 | 第12页 |
2.2.2 顺迁移和逆迁移 | 第12页 |
2.2.3 垂直迁移和水平逆迁移 | 第12-13页 |
2.2.4 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| 第13页 |
2.2.5 形式训练说 | 第13页 |
2.2.6 共同因素说 | 第13页 |
2.2.7 概括化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2.8 关系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3 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因素 | 第15-19页 |
2.3.1 学生的认知结构 | 第15页 |
2.3.2 学习对象之间有无共同因素 | 第15-16页 |
2.3.3 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| 第16-17页 |
2.3.4 定势的作用 | 第17页 |
2.3.5 智力水平与年龄 | 第17-18页 |
2.3.6 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提高高中化学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 | 第19-28页 |
3.1 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| 第19-22页 |
3.2 为学生创设迁移的情境 | 第22-23页 |
3.2.1 利用从学习走向生活,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学习情境 | 第22页 |
3.2.2 创造化学模型与一些相关实物事体相似的学习情境 | 第22-23页 |
3.2.3 利用多媒体模拟真实的情况的学习情境 | 第23页 |
3.3 最大化的激发学生迁移的潜力及动机 | 第23-24页 |
3.4 合理选择、编排和教授教学内容 | 第24-26页 |
3.5 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高中化学知识迁移的教学实践 | 第28-42页 |
4.1 设计教案 | 第28-29页 |
4.1.1 内容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4.1.2 研究对象 | 第29页 |
4.2 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 | 第29-37页 |
4.2.1 案例一:铁的化合物的性质的研究的教学设计过程 | 第29-32页 |
4.2.2 案例二:明矾的性质和制备的探究 | 第32-34页 |
4.2.3 案例三:铝及铝合金 | 第34-37页 |
4.3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分析 | 第37-42页 |
4.3.1 问卷调查的设计(附录) | 第37页 |
4.3.2 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3.3 化学成绩分析 | 第40-42页 |
第5章 总结与反思 | 第42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