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基于“言文并重”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三、核心概念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
    五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3-14页
    六、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七、研究重点、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第14-16页
第一章 “言文并重”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第16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历史源流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文化运动到语文新课标以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第18页
    第二节“言文并重”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言文并重”的提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言文并重”前提下,重视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第19-23页
第二章 “言文并重”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第23-30页
    第一节“言文并重”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学生怕学文言文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学效果不理想第24-25页
    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的原因分析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师方面:教学形式单一,重“言”轻“文”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学生方面: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现代科技在教学中不恰当的使用第28-30页
第三章 “言”的教学与“文”的知识梳理第30-45页
    第一节“言”与“文”的相互渗透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言”教的必要性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文”教的必要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言”与“文”的相互渗透第33-34页
    第二节“言”的教学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重视虚词的积累与归纳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掌握常用实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第38-40页
    第三节 教材中有关“文”的知识梳理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姓名文化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古代官职级别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服饰、佩饰文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人文思想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借鉴第43-45页
第四章 “言文并重”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第45-62页
    第一节 文言文朗读教学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音读:扫除字音、字形障碍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意读:理解与品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情读:把握情感,升华主题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朗读教学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言文对比教学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找准对比点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同中求异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《岳阳楼记》与《醉翁亭记》对比教学设计第52-54页
    第三节 文言文课本剧教学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选:确定篇目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导:研读文本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编:创作剧本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演:展示成果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评:评论与反思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《孙权劝学》课本剧教学设计第57-59页
    第四节“言文并重”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启发指导学生文言文学习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多元评价树立学生信心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提升教学效果第60-62页
结语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致谢第66-68页
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价值研究
下一篇:基于英语文化负载词教学的高职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实证研究--以南充某大学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