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1、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| 第9-10页 |
2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| 第10-11页 |
3、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| 第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、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2、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(三)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1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2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(四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1、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2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五)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1、研究视角 | 第18-19页 |
2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20-25页 |
(一)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1、心理健康 | 第20页 |
2、心理健康教育 | 第20-21页 |
3、心理健康课程 | 第21-22页 |
(二)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1、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| 第22页 |
2、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| 第22-23页 |
3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| 第23-24页 |
4、发展心理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渭南市高级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| 第25-35页 |
(一)渭南市教育发展状况 | 第25页 |
(二)渭南市高级中学简介 | 第25-26页 |
(三)研究对象分析 | 第26页 |
(四)研究结果分析 | 第26-35页 |
第四章 渭南市高级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5-42页 |
(一)存在问题 | 第35-38页 |
1、对心理健康课程认识模糊 | 第35-36页 |
2、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得不到保证 | 第36-37页 |
3、心理健康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| 第37页 |
4、心理健康课程没有专门教材 | 第37页 |
5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| 第37-38页 |
(二)原因分析 | 第38-42页 |
1、应试教育对心理健康课程影响 | 第38-39页 |
2、心理健康课程属性及定位不明确 | 第39-40页 |
3、心理健康课程工作得不到支持 | 第40-41页 |
4、心理健康课程缺乏合作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渭南市高级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对策研究 | 第42-52页 |
(一)改变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 | 第42-43页 |
1、教育行政部门改变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 | 第42页 |
2、学校领导改变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 | 第42页 |
3、教师以及学生改变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 | 第42-43页 |
(二)明确心理健康课程的属性及定位 | 第43-45页 |
1、明确心理健康课程属性 | 第43-44页 |
2、为心理健康课程准确定位 | 第44-45页 |
(三)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| 第45-46页 |
1、增加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| 第45页 |
2、提供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机会 | 第45-46页 |
3、提高心理健康教师地位与待遇 | 第46页 |
(四)加强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的编写 | 第46-48页 |
1、教材要贴近生活 | 第46-47页 |
2、教材要有趣味性 | 第47页 |
3、教材易操作 | 第47-48页 |
(五)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多方合作 | 第48-52页 |
1、学校方面 | 第48-49页 |
2、家庭方面 | 第49-50页 |
3、其他方面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注释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