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来源和目的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的来源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(国内外研究现状)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5页 |
第2章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的出现及发展脉络 | 第15-23页 |
2.1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的基本情况 | 第15页 |
2.2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出现的原因 | 第15-16页 |
2.2.1 早期的二胡原创作品数量匮乏 | 第15-16页 |
2.2.2 为了满足听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| 第16页 |
2.2.3 种类单一的演奏技法需要改进 | 第16页 |
2.3 经典二胡移植改编作品统计分析 | 第16-18页 |
2.4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发展脉络 | 第18-21页 |
2.4.1 上世纪20年代至建国前 | 第19页 |
2.4.2 建国后至上世纪70年代 | 第19-20页 |
2.4.3 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| 第20-21页 |
2.4.4 21 世纪初至今 | 第21页 |
2.5 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的分类及作品分析 | 第23-39页 |
3.1 根据其他民族器乐曲目移植改编的二胡作品——以《一枝花》为例 | 第23-28页 |
3.1.1 乐曲结构的比对 | 第23-24页 |
3.1.2 音乐语言的处理 | 第24-26页 |
3.1.3 演奏技法的对接 | 第26-27页 |
3.1.4 小结 | 第27-28页 |
3.2 根据小提琴曲目移植改编的二胡作品——以《流浪者之歌》为例 | 第28-32页 |
3.2.1 乐曲结构的比对 | 第28-29页 |
3.2.2 音乐细节的处理 | 第29-31页 |
3.2.3 小提琴与二胡技法的对接 | 第31-32页 |
3.2.4 小结 | 第32页 |
3.3 根据声乐曲目移植改编的二胡作品——以《洪湖随想曲》为例 | 第32-38页 |
3.3.1 乐曲结构的比对 | 第33-34页 |
3.3.2 音乐语言的处理 | 第34-36页 |
3.3.3 演奏技法与声腔化处理 | 第36-37页 |
3.3.4 小结 | 第37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发展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 | 第39-51页 |
4.1 调查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1.1 调查目的 | 第39页 |
4.1.2 调查对象 | 第39页 |
4.1.3 调查方法 | 第39-40页 |
4.2 调查的实施 | 第40页 |
4.2.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| 第40页 |
4.2.2 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| 第40页 |
4.3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1页 |
4.3.1 移植改编作品在二胡音乐中的地位 | 第40-45页 |
4.3.2 移植改编作品对二胡演奏技巧演进的作用 | 第45-47页 |
4.3.3 受调查对象喜爱的二胡移植改编作品 | 第47-49页 |
4.3.4 移植改编作品形式的转变对二胡音乐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第5章 移植改编作品对二胡音乐产生的影响及未来发展 | 第51-57页 |
5.1 对二胡音乐产生的有利影响 | 第51-53页 |
5.1.1 充实了二胡音乐作品 | 第51页 |
5.1.2 丰富了二胡演奏技法 | 第51-52页 |
5.1.3 推进了原创二胡作品的发展 | 第52-53页 |
5.1.4 提高了二胡在国际音乐领域的地位 | 第53页 |
5.2 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| 第53-55页 |
5.2.1 导致“重技轻艺”现象 | 第53-54页 |
5.2.2 淡化二胡的民族特征 | 第54-55页 |
5.3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的未来如何健康发展 | 第55-57页 |
5.3.1 提高二胡音乐创作者的素质 | 第55页 |
5.3.2 重视移植对象的选择 | 第55-56页 |
5.3.3 注重音乐风格的再创作。 | 第56页 |
5.3.4 坚持传统为主,移植改编为辅的原则 | 第56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附录 1:《二胡移植改编作品发展情况调查》调查问卷 | 第61-65页 |
附录 2:笔者收集的二胡演奏音乐会曲目及移植改编作品统计(部分) | 第65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