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目录 | 第10-12页 |
插图清单 | 第12-14页 |
表格清单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5页 |
1.2 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 国内外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.1 汽车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.2 轴承预紧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主减速器装配技术及圆锥滚子轴承预紧理论 | 第22-32页 |
2.1 主减速器的结构及装配工艺 | 第22-27页 |
2.1.1 主减速器的结构及功用 | 第22页 |
2.1.2 主减速器的装配工艺 | 第22-25页 |
2.1.3 主减速器齿轮的支承形式及安置形式 | 第25-27页 |
2.2 圆锥滚子轴承预紧理论 | 第27-31页 |
2.2.1 圆锥滚子轴承预紧的意义 | 第27页 |
2.2.2 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原理 | 第27-28页 |
2.2.3 成对圆锥滚子轴承预紧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2.4 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力的测量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主减速器轴系力学分析 | 第32-41页 |
3.1 主锥齿轮轴系力学分析 | 第32-38页 |
3.1.1 螺母拧紧力学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1.2 轴向预紧力在主减速器中的分配 | 第34-35页 |
3.1.3 轴承内圈与主动锥齿轮轴之间存在的轴向摩擦力 | 第35-37页 |
3.1.4 垫片对轴向力分配的调整 | 第37-38页 |
3.2 被动齿轮轴系力学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主减速器壳体有限元分析 | 第41-54页 |
4.1 有限元法 | 第41-42页 |
4.2 主减速器壳体有限元分析的意义 | 第42页 |
4.3 主减速器壳体的静态结构分析 | 第42-53页 |
4.3.1 有限元静态结构分析理论 | 第42-43页 |
4.3.2 有限元分析步骤 | 第43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差速器轴承预紧力与轴承盖外涨量关系试验研究 | 第54-66页 |
5.1 主减速器综合测试平台总体介绍 | 第54页 |
5.2 主减速器总成综合测试平台机械结构 | 第54-56页 |
5.3 主减速器总成综合测试平台电气系统 | 第56-57页 |
5.4 主减速器总成综合测试平台的主要功能 | 第57-58页 |
5.5 主减速器总成综合实验平台动作流程 | 第58-59页 |
5.6 主减速器轴承盖外涨量测量 | 第59-62页 |
5.6.1 花螺母拧紧机构 | 第59-60页 |
5.6.2 外涨量测量机构 | 第60-61页 |
5.6.3 主减速器轴承盖外涨量测量流程 | 第61-62页 |
5.7 试验结果 | 第62页 |
5.8 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确定 | 第62-65页 |
5.8.1 确定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力需要考虑因素 | 第62-63页 |
5.8.2 主减速器轴承预紧力选取 | 第63页 |
5.8.3 被动锥齿轮轴向力的计算 | 第63-65页 |
5.8.4 主减速器轴承盖外涨量范围 | 第65页 |
5.9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总结 | 第66-67页 |
6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