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研究--基于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的考察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1.3.2 主要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渊源 | 第14-24页 |
2.1 异化概念简述 | 第14-19页 |
2.1.1 近代政治学中的异化 | 第14-15页 |
2.1.2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 | 第15-16页 |
2.1.3 马克思思想中的异化 | 第16-19页 |
2.2 劳动的历史形式 | 第19-24页 |
第3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24-34页 |
3.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 | 第24-27页 |
3.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 | 第27-29页 |
3.3 异化劳动的根源 | 第29-32页 |
3.4 异化劳动的扬弃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| 第34-42页 |
4.1“异化劳动”与异化史观 | 第34-36页 |
4.2“雇佣劳动”与唯物史观 | 第36-37页 |
4.3 从异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过渡 | 第37-42页 |
第5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 | 第42-48页 |
5.1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5.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践意义 | 第44-48页 |
结语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6页 |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