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7-15页 |
|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9页 |
|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9-12页 |
| 一、国内研究动态 | 第9-10页 |
| 二、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2页 |
|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12-15页 |
| 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二、研究特色与创新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马克思人性观的历史流变及其核心概念 | 第15-29页 |
| 第一节 前马克思人性观 | 第15-19页 |
| 一、人性 | 第15-16页 |
| 二、人性观 | 第16-19页 |
| 第二节 马克思人性观的历史流变 | 第19-23页 |
| 一、“自由”、“理性” | 第20页 |
| 二、“普遍理性”、“普遍自由” | 第20-21页 |
| 三、“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” | 第21页 |
| 四、“需要即本性”、“人性的复归” | 第21-22页 |
| 五、“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”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节 马克思人性观的核心概念 | 第23-29页 |
| 一、人的存在 | 第23-24页 |
| 二、人的本质 | 第24-27页 |
| (一)黑格尔、费尔巴哈关于“人的本质”探讨的失误及根源 | 第24-26页 |
| (二)马克思对“人的本质”的新理解 | 第26-27页 |
| 三、人性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马克思人性观的理论特质 | 第29-41页 |
| 第一节 马克思人性观的科学性 | 第29-34页 |
| 一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| 第29-31页 |
| 二、具体与抽象的统一 | 第31页 |
| 三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| 第31-32页 |
| 四、自然性、社会性、精神性的统一 | 第32-34页 |
| 第二节 马克思人性观的实践性、革命性和批判性 | 第34-41页 |
| 一、马克思人性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人性观 | 第34-35页 |
| 二、马克思人性观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人性观 | 第35-36页 |
| 三、马克思人性观对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批判与超越 | 第36-41页 |
| (一)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抽象人性论的批判与超越 | 第36-37页 |
| (二)对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人性论的批判与超越 | 第37-41页 |
| 第四章 马克思人性观的当代发展 | 第41-53页 |
| 第一节 人性发展与人的发展 | 第41-43页 |
| 第二节 人性发展与社会发展 | 第43-45页 |
|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人性发展 | 第45-48页 |
|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性发展 | 第48-53页 |
| 一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人性发展 | 第48-49页 |
| 二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人性的发展 | 第49-50页 |
| 三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人性发展 | 第50-53页 |
| 结语 | 第53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9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