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5-38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| 第15-21页 |
1.1.1 问题提出 | 第15-18页 |
1.1.2 研究背景 | 第18-2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4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21-2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1.3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4-26页 |
1.3.1 经济发达地区 | 第24页 |
1.3.2 流动人口、暂住人口与新居民 | 第24-25页 |
1.3.3 随迁子女 | 第25-26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26-34页 |
1.4.1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全局性研究 | 第27-28页 |
1.4.2 随迁子女相关政策实施状况研究 | 第28-30页 |
1.4.3 随迁子女教育财政相关问题研究 | 第30-31页 |
1.4.4 随迁子女学校教育状况研究 | 第31-32页 |
1.4.5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研究 | 第32-33页 |
1.4.6 随迁子女心理适应状况研究 | 第33-34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设计 | 第34-38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34-35页 |
1.5.2 逻辑思路 | 第35-36页 |
1.5.3 研究内容 | 第36页 |
1.5.4 技术路线 | 第36-38页 |
2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| 第38-44页 |
2.1 区域经济理论 | 第38-40页 |
2.2 人口迁移理论 | 第40-42页 |
2.3 公共物品理论 | 第42-44页 |
3 样本选取与调查设计 | 第44-49页 |
3.1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44-45页 |
3.2 调查设计与实施 | 第45-49页 |
4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9-88页 |
4.1 嵊泗县县域内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| 第49-50页 |
4.2 嵊泗县流动人口与随迁子女的规模特点 | 第50-58页 |
4.3 嵊泗县随迁子女就学升学情况 | 第58-64页 |
4.4 嵊泗县随迁子女学校教育情况 | 第64-80页 |
4.4.1 学校办学和管理 | 第64-68页 |
4.4.2 课堂学习与教学评价 | 第68-72页 |
4.4.3 课业成绩与学习态度 | 第72-76页 |
4.4.4 学校适应性 | 第76-80页 |
4.5 嵊泗县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情况 | 第80-88页 |
5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88-97页 |
5.1 结论 | 第88-93页 |
5.1.1 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对其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| 第88-89页 |
5.1.2 采取“有区别的同等对待”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| 第89-90页 |
5.1.3 较强流动性造成随迁子女教育质量不理想 | 第90-91页 |
5.1.4 差异对待仍然存在,新居民子弟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 | 第91-92页 |
5.1.5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普遍较为薄弱 | 第92-93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93-97页 |
5.2.1 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责定位 | 第93-94页 |
5.2.2 适时建立优秀教师交流制度 | 第94页 |
5.2.3 构建科学合理的、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| 第94-95页 |
5.2.4 家校合作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 | 第95页 |
5.2.5 改善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社区环境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2页 |
附录 | 第102-117页 |
附录一 基本统计数据汇总 | 第102-104页 |
附录二 调研样本描述统计 | 第104-106页 |
附录三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 | 第106-117页 |
问卷1 中小学在校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| 第106-109页 |
问卷2 中小学在校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| 第109-112页 |
访谈1 嵊泗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访谈提纲 | 第112-113页 |
访谈2 嵊泗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访谈提纲 | 第113-114页 |
访谈3 嵊泗县普通公办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| 第114-115页 |
访谈4 嵊泗县新居民子弟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| 第115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-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