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缘由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1.3 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1.3.1 重难点 | 第11-12页 |
1.3.2 创新之处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| 第15-21页 |
2.1 社会渊源 | 第15-17页 |
2.1.1 民族危亡的加深带来的教育变革 | 第15-16页 |
2.1.2 西学东渐引发的史学革命 | 第16-17页 |
2.2 家学渊源 | 第17-18页 |
2.2.1 出身于江南望族 | 第17页 |
2.2.2 良好的家教氛围 | 第17-18页 |
2.3 游学背景 | 第18-21页 |
2.3.1 名师的启蒙 | 第18页 |
2.3.2 留学经历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内容 | 第21-34页 |
3.1 目的观 | 第21-24页 |
3.1.1 满足现实需要 | 第22页 |
3.1.2 培养人的智慧 | 第22-23页 |
3.1.3 重振民族精神 | 第23-24页 |
3.2 教材观 | 第24-31页 |
3.2.1 历史教科书的指导思想——社会进化史观 | 第25-26页 |
3.2.2 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| 第26-28页 |
3.2.3 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编撰:详近略远,简明扼要 | 第28-29页 |
3.2.4 历史教科书的体裁和表达 | 第29-31页 |
3.3 教学观 | 第31-34页 |
3.3.1 历史教学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3.3.2 历史教学的方法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评价及启示 | 第34-42页 |
4.1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价值 | 第34-35页 |
4.1.1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 | 第34-35页 |
4.1.2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近代价值 | 第35页 |
4.2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| 第35-36页 |
4.2.1 过多的文字表述,缺少图表,不利于引导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| 第35-36页 |
4.2.2 历史教育中教育理论欠缺 | 第36页 |
4.3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启示 | 第36-39页 |
4.3.1 历史教育要注重本土化 | 第36-38页 |
﹙1﹚要坚持外国借鉴与本土建设相结合 | 第37页 |
﹙2﹚尽量在外来理论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点 | 第37-38页 |
4.3.2 历史教育要注重学科性 | 第38-39页 |
﹙1﹚以历史自身为立足点,探讨历史教育 | 第38页 |
﹙2﹚历史学科要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联系 | 第38-39页 |
4.4 历史教育中要重视阐发民族主义精神 | 第39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