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段玉裁生平简介 | 第9页 |
二、课题来源 | 第9-10页 |
三、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四、论文选题意义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谐声偏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与《古十七部谐声表》中异部的研究 | 第13-29页 |
一、谐声偏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的归部音是取大徐音上推 | 第13-19页 |
二、谐声偏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的古音归部不取大徐音 | 第19-25页 |
三、谐声偏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的归部音取其他音为依据 | 第25-27页 |
四、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同谐声者异部研究 | 第29-47页 |
一、对“龖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29-30页 |
二、对“丸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0-31页 |
三、对“竝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1页 |
四、对“東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1-32页 |
五、对“畐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2-34页 |
六、对“冒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4-35页 |
七、对“朕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5-36页 |
八、对“免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6页 |
九、对“禺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6-38页 |
十、对“若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8-39页 |
十一、对“童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39-40页 |
十二、对“成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40-41页 |
十三、对“令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41-43页 |
十四、对“皮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43-44页 |
十五、对“析”声字的归部处理 | 第44-45页 |
十六、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段玉裁“同谐声者必同部”理论再认识 | 第47-53页 |
一、从谐声造字角度看“同谐声者必同部” | 第47-48页 |
二、形声字实际读音与声符“失谐”的原因 | 第48-51页 |
(一)语音的实际变化导致“失谐” | 第48-49页 |
(二)不同语音系统的差异性导致失谐 | 第49-50页 |
(三)形声字声旁遭到破坏 | 第50-51页 |
三、小结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