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社会性交互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形式——网络研修的普及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交互对教师网络研修具有重要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教师网络研修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社会网络分析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交互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社会网络分析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案例研究法第15-16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6-22页
    2.1 网络研修第16页
    2.2 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第16-17页
    2.3 交互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交互的定义与类型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中的社会性交互行为第17-18页
    2.4 社会网络分析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社会网络分析的特点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介绍第19-20页
    2.5 理论基础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学习共同体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交互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六度分割理论第21-22页
第三章 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与研究设计第22-30页
    3.1 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构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社会性软件对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构建的支持第22-23页
    3.2 研究设计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设计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教师网络研修激励机制构建第25页
    3.3 实施过程第25-30页
第四章 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第30-41页
    4.1 教师网络研修数据收集与整理第30页
    4.2 数据分析第3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整体网络结构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内部网络结构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教师个体网络分析第36-41页
第五章 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社会性交互的动态分析第41-49页
    5.1 社群图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5.2 网络密度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5.3 中心性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5.4 核心-边缘结构分析第47-49页
第六章 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社会性交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49-53页
    6.1 存在的问题第49-50页
    6.2 相关建议第50-53页
第七章 研究总结、不足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7.1 研究总结第53页
    7.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研究不足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研究展望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附录第58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压电陶瓷的布拉格光纤光栅匹配测温系统
下一篇:福建德化阳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