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基本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课题提出的实践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3 造船行业的供应链风险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4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1-13页 |
1.4.1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4.2 本选题的论文框架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| 第13-19页 |
2.1 供应链SCOR模型 | 第13-16页 |
2.1.1 SCOR模型结构框架 | 第13-14页 |
2.1.2 SCOR模型层次结构 | 第14页 |
2.1.3 SCOR模型的供应链绩效指标 | 第14-16页 |
2.2 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 | 第16-17页 |
2.2.1 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 | 第16-17页 |
2.3 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 | 第17-1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WQDC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| 第19-35页 |
3.1 WQDC的经营状况简介 | 第19页 |
3.2 WQDC供应链的特点和运作状况 | 第19-20页 |
3.3 WQDC的供应链风险识别 | 第20-29页 |
3.3.1 SCOR模型的计划流程风险因素 | 第23-24页 |
3.3.2 SCOR模型的采购流程风险因素 | 第24-26页 |
3.3.3 SCOR模型的制造流程风险因素 | 第26-27页 |
3.3.4 SCOR模型的配送流程风险因素 | 第27-28页 |
3.3.5 SCOR模型的退货流程风险因素 | 第28-29页 |
3.4 供应链风险因素构成与问卷设计 | 第29-31页 |
3.4.1 供应链风险因素构成 | 第29-30页 |
3.4.2 问卷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5 问卷数据统计实证 | 第31-34页 |
3.5.1 问卷回收情况 | 第31页 |
3.5.2 统计实证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WQDC的供应链风险评估 | 第35-44页 |
4.1 WQDC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| 第35页 |
4.2 供应链风险模糊综合评估 | 第35-36页 |
4.2.1 模糊综合评估理论 | 第35-36页 |
4.3 WQDC供应链风险模糊综合评估计算过程 | 第36-43页 |
4.3.1 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36-40页 |
4.3.1.1 二维决策信息表的建立 | 第36-38页 |
4.3.1.2 权系数确定方法 | 第38-40页 |
4.3.2 WQDC供应链风险计算结果 | 第40-43页 |
4.3.2.1 WQDC供应链风险水平计算结果 | 第40-42页 |
4.3.2.2 WQDC供应链风险后果计算结果 | 第42页 |
4.3.2.3 WQDC供应链的可靠性 | 第42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WQDC的供应链风险处理对策 | 第44-66页 |
5.1 供应链风险处理的概念 | 第44页 |
5.2 确定WQDC各种供应链风险处理措施的方法与目的 | 第44页 |
5.3 供应链风险的处理措施综述 | 第44-46页 |
5.4 WQDC供应链风险的处理措施 | 第46-63页 |
5.5 在WQDC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 | 第63-65页 |
5.5.1 WQDC的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构筑原则 | 第63页 |
5.5.2 WQDC的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构筑方法 | 第63-6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论文研究总结 | 第66页 |
6.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66页 |
6.3 不足之处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4页 |
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