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认知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对象与范围 | 第13-17页 |
1.2 论文题旨及选题缘由 | 第17-18页 |
1.2.1 论文题旨 | 第17页 |
1.2.2 选题缘由 | 第17-18页 |
1.3 本文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重动句研究综述 | 第21-38页 |
2.1 重动句的称说及范围研究 | 第21-24页 |
2.1.1 重动句的称说 | 第21-22页 |
2.1.2 重动句的研究范围 | 第22-24页 |
2.2 重动句分类概述 | 第24-28页 |
2.2.1 按照结构形式所作的分类 | 第24-26页 |
2.2.2 按照语义关系所作的分类 | 第26-27页 |
2.2.3 按照功能所作的分类 | 第27-28页 |
2.3 从不同角度对重动句的研究 | 第28-36页 |
2.3.1 重动句句法特点及与相关句式变换 | 第28-29页 |
2.3.2 重动句产生动因 | 第29-33页 |
2.3.3 重动句的信息研究 | 第33-35页 |
2.3.4 重动句的认知研究 | 第35-36页 |
2.4 重动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重动句的整体认知分析 | 第38-56页 |
3.1 重动句的图形和背景关系 | 第38-42页 |
3.1.1 图形与背景理论 | 第38-39页 |
3.1.2 重动句的图形——背景认知识解 | 第39-42页 |
3.2 重动句的象似性 | 第42-49页 |
3.2.1 象似性理论 | 第42-43页 |
3.2.2 重动句的象似性 | 第43-49页 |
3.3 重动句的意象图式 | 第49-54页 |
3.3.1 意象图式理论 | 第49-50页 |
3.3.2 重动句的动程——结果意象图式 | 第50-53页 |
3.3.3 重动句意象图式的扫描方式 | 第53-54页 |
3.4 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重动句的界性特征 | 第56-76页 |
4.1 有界与无界 | 第56-63页 |
4.1.1 名词的有界与无界 | 第57-60页 |
4.1.2 动词的有界与无界 | 第60-63页 |
4.2 重动句宾语的界性特征 | 第63-70页 |
4.2.1 重动句宾语的以往研究 | 第63-66页 |
4.2.2 重动句宾语的界性特征 | 第66-70页 |
4.3 重动句的界性特征 | 第70-74页 |
4.3.1 重动句VP1的无界特征 | 第70-72页 |
4.3.2 重动句VP2的有界特征 | 第72-74页 |
4.4 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五章 重动句的构式网络特征 | 第76-98页 |
5.1 构式语法理论 | 第76-77页 |
5.2 汉语重动构式的核心意义 | 第77-82页 |
5.2.1 重动句的语义研究 | 第77-79页 |
5.2.2 重动构式的核心意义 | 第79-80页 |
5.2.3 重动构式的句法表现形式 | 第80-82页 |
5.3 重动构式的形式意义分析 | 第82-92页 |
5.3.1 补语语义指向动词的重动构式 | 第83-88页 |
5.3.2 补语语义指向主语的重动构式 | 第88-92页 |
5.4 重动构式致使语义成分的特点 | 第92-95页 |
5.4.1 致事的特点 | 第92-93页 |
5.4.2 役事的特点 | 第93-94页 |
5.4.3 致使力的特点 | 第94页 |
5.4.4 致使结果的特点 | 第94-95页 |
5.5 重动构式间的关联网络 | 第95-97页 |
5.5.1 重动构式的原型与衍生 | 第95-96页 |
5.5.2 重动构式之间的语义网络 | 第96-97页 |
5.6 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六章 重动句的主观性特征 | 第98-116页 |
6.1 重动句的主观性表现 | 第98-106页 |
6.1.1 主观性的基本表现 | 第98-101页 |
6.1.2 标记与主观性 | 第101-106页 |
6.2 可插入成分与主观性 | 第106-110页 |
6.2.1 情态成分 | 第107-109页 |
6.2.2 语气成分 | 第109-110页 |
6.3 预期与主观性 | 第110-115页 |
6.3.1 重动句的非预期性 | 第110-112页 |
6.3.2 非预期性倾向的认知解释 | 第112-113页 |
6.3.3 预期量的表达 | 第113-115页 |
6.4 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第七章 重动句的语用功能研究 | 第116-136页 |
7.1 重动句的语篇分析 | 第116-121页 |
7.1.1 语用分析和语篇分析 | 第116-117页 |
7.1.2 重动句的语篇分析 | 第117-121页 |
7.2 重动句的语用价值 | 第121-126页 |
7.2.1 重动句的语用功能 | 第121-123页 |
7.2.2 重动句在语篇中的语用价值 | 第123-126页 |
7.3 重动句与相关句式的比较 | 第126-135页 |
7.3.1 重动句和把字句的比较 | 第126-128页 |
7.3.2 重动句和被字句的比较 | 第128-130页 |
7.3.3 重动句和SVOC句的比较 | 第130-132页 |
7.3.4 重动句和SVCO句的比较 | 第132-134页 |
7.3.5 重动句和SOVC句的比较 | 第134-135页 |
7.4 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第八章 结语 | 第136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46页 |
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| 第146-147页 |
后记 | 第147-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