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9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9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方法 | 第11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课题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猜想与假设的相关教学理论概述 | 第14-28页 |
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探究式教学理论 | 第15-17页 |
·物理学习能力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物理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| 第17页 |
·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 | 第17-18页 |
·通过物理探究活动培养物理学习能力 | 第18页 |
·猜想与假设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8-28页 |
·猜想与假设的涵义 | 第18-19页 |
·猜想与假设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猜想与假设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0-21页 |
·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形成的基本途径 | 第21-22页 |
·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猜想与假设的三个基本因素 | 第22-24页 |
·影响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的思维方法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测量或评价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现状分析 | 第28-40页 |
·初中学生“猜想与假设”能力的现状 | 第28-31页 |
·被试学生 | 第28页 |
·测试的实施过程 | 第28页 |
·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测试卷的设计及质量评定标准的确定 | 第28-31页 |
·初中学生“猜想与假设”能力的测试结果分析 | 第31-40页 |
·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测试与访谈的结果 | 第31-34页 |
·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现状测试与访谈结果分析 | 第34-38页 |
·影响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培养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教学策略 | 第40-49页 |
·培养猜想与假设的情感,让学生乐于猜想、敢于猜想 | 第40-42页 |
·创设情境,诱发学生乐于猜想 | 第40-42页 |
·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,促使学生大胆猜想 | 第42页 |
·指导方法,让学生善于猜想与假设 | 第42-46页 |
·运用归纳法提出和建立假设 | 第43页 |
·应用类比法提出猜想与假设 | 第43-44页 |
·利用逆向思维进行猜想与假设 | 第44-45页 |
·凭借直觉、灵感、想象、顿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猜想与假设 | 第45-46页 |
·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猜想资源 | 第46-47页 |
·猜想要注意避免思维定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| 第48-49页 |
·课前不要学生预习教材 | 第48页 |
·在探究式教学中设问导疑要得当 | 第48页 |
·猜想与假设要与其他探究环节的教学相联系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培养初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案例分析 | 第49-62页 |
·案例一: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四节《浮力》教学 | 第49-54页 |
·案例二: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《动能势能机械能》教学 | 第54-57页 |
·案例三: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第 3 节《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》 教学 | 第57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| 第62-63页 |
·结论 | 第62页 |
·反思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67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