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教学多角度换位思考研究及实施方案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6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9-10页 |
二、概念阐述 | 第10-1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换位思考 | 第16-26页 |
第一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| 第16-20页 |
一、语文教师的“教”不尽如人意 | 第16-18页 |
二、中学生的“读”不尽如人意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换位思考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重要意义 | 第20-24页 |
一、利于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 | 第20-21页 |
二、利于语文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| 第21-23页 |
三、利于中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| 第23-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换位思考 | 第26-38页 |
第一节 教师换位文本 | 第26-31页 |
一、教师换位文本的作者 | 第26-29页 |
二、教师换位叙事文本中的主要人物 | 第29-30页 |
三、教师换位叙事文本中的次要人物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教师换位学生 | 第31-34页 |
一、教师换位优等生 | 第32-33页 |
二、教师换位后进生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教师换位教师 | 第34-37页 |
一、授课时换位听课者 | 第34-35页 |
二、听课时换位授课者 | 第35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换位思考 | 第38-50页 |
第一节 学生换位思考的可行性 | 第38-41页 |
一、“学生换位”思想情感上的可行性 | 第39页 |
二、“导学案”为“学生换位”创造了条件 | 第39-41页 |
第二节 学生换位文本 | 第41-43页 |
一、学生换位文本中的主要人物 | 第41-42页 |
二、学生换位文本中的次要人物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学生换位教师 | 第43-49页 |
一、模拟备课 | 第43-46页 |
二、模拟授课 | 第46-47页 |
三、模拟批改、讲评作文 | 第47-4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8页 |
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| 第58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