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致谢 | 第6-7页 |
| 目录 | 第7-8页 |
| 导论 | 第8-16页 |
| 一 民国歌词的历史概况 | 第8-12页 |
| 二 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| 三 本文框架及写作思路 | 第14-16页 |
| 第一章 辞语与词语:诗情的呈现与回归 | 第16-26页 |
| 一 语音修辞 | 第16-20页 |
| 二 修辞格的使用 | 第20-26页 |
| 1 譬喻和拟人 | 第20-22页 |
| 2 设问和反问 | 第22-24页 |
| 3 对比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物境情境意境:诗意的寄托与守护 | 第26-35页 |
| 一 物境 | 第26-28页 |
| 二 情境 | 第28-30页 |
| 三 意境 | 第30-35页 |
| 第三章 理想与冥想:诗性品格的哲学追求 | 第35-43页 |
| 一 启蒙理想的传承 | 第35-39页 |
| 二 时间意识的探寻 | 第39-43页 |
| 结语 旧情唯有绛都词 | 第43-44页 |
| 注释 | 第44-49页 |
| 参考书目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