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竹笛引入黄梅戏伴奏的历史沿革 | 第13-16页 |
第一节 解放前黄梅戏音乐中竹笛伴奏的演变 | 第13-14页 |
一、清代乾隆末期至二十世纪初黄梅戏伴奏的萌芽 | 第13-14页 |
二、辛亥革命后黄梅戏伴奏的演变 | 第14页 |
第二节 解放后黄梅戏音乐中竹笛伴奏的发展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黄梅戏音乐中竹笛的“随腔性”伴奏 | 第16-21页 |
第一节“托腔”形式的伴奏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“和声、复调”形式伴奏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黄梅戏音乐中竹笛的“主奏性”伴奏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竹笛伴奏的前奏音乐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竹笛伴奏的过门音乐 | 第22-24页 |
一、起首过门 | 第22-23页 |
二、句间过门 | 第23页 |
三、段落过门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对艺术表现的辅助 | 第24-27页 |
结论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29页 |
致谢 | 第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