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(一)农村儿童 | 第10页 |
(二)社会工作实务 | 第10-11页 |
二、关于农村儿童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三、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| 第13-14页 |
第四节 研究设计 | 第14-17页 |
一、理论依据 | 第14-15页 |
二、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一)问卷法 | 第16页 |
(二)访谈法 | 第16页 |
(三)文献分析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L县H村儿童现状调查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H村学前期儿童现状调查 | 第17-19页 |
一、调查方式 | 第17-18页 |
二、H村学前期儿童的基本情况 | 第18-19页 |
三、H村学前期儿童与家长主动交流情况 | 第19页 |
第二节 H村学龄期儿童现状调查 | 第19-24页 |
一、调查方式 | 第19-20页 |
二、H村学龄期儿童基本情况 | 第20-21页 |
三、H村学龄期儿童的能力情况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优势视角下H村儿童实务介入分析 | 第24-43页 |
第一节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原则 | 第24-26页 |
一、关注每个服务对象的自身优势及能力 | 第24-25页 |
二、建立合作平等的伙伴结盟关系 | 第25页 |
三、相信服务对象都具有学习、成长和改变的能力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优势视角下个案社会工作实务介入过程 | 第26-34页 |
一、个案基本资料 | 第26页 |
二、介入理念 | 第26-27页 |
三、介入目标 | 第27页 |
四、介入过程 | 第27-34页 |
(一)第一阶段:建立有效关系 | 第27-30页 |
(二)第二阶段:列出优势清单 | 第30-31页 |
(三)第三阶段:制定个人目标 | 第31-33页 |
(四)第四阶段:获得资源 | 第33页 |
(五)第五阶段:继续合作 | 第33-34页 |
(六)第六阶段:服务脱离 | 第34页 |
第三节 优势视角下小组社会工作实务介入过程 | 第34-40页 |
一、小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描述 | 第35-38页 |
(一)快乐的小天使亲子小组活动 | 第35-36页 |
(二)“We are together”能力培养小组活动 | 第36-38页 |
二、优势视角下小组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策略 | 第38-40页 |
(一)设置特定情境 | 第38-39页 |
(二)适当性赋权 | 第39-40页 |
(三)发挥同辈群体优势的影响作用 | 第40页 |
第四节 优势视角下社区社会工作实务介入 | 第40-43页 |
一、社区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描述 | 第41-42页 |
二、优势视角下社区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策略 | 第42-43页 |
(一)发挥社区权威领导人物的作用 | 第42页 |
(二)营造社区氛围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优势视角下实务介入评估与反思 | 第43-50页 |
第一节 优势视角下实务介入效果评估 | 第43-47页 |
一、服务对象的目标实现状况 | 第43-45页 |
(一)学前期儿童亲子关系有所改善 | 第43-44页 |
(二)学龄期儿童团结合作能力有所增强 | 第44-45页 |
二、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 | 第45-47页 |
(一)H村村民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度提高 | 第46-47页 |
(二)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逐步提高 | 第47页 |
第二节 优势视角下实务介入的反思 | 第47-48页 |
一、优势视角下实务介入的成功之处 | 第47-48页 |
二、优势视角下实务介入的不足之处 | 第48页 |
第三节 相关建议 | 第48-50页 |
一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| 第48-49页 |
二、促进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 | 第49页 |
三、加强服务的可持续化 | 第49页 |
四、提升社会工作者总结与反思能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附录一 | 第53-55页 |
附录二 | 第55-56页 |
附录三 | 第56-59页 |
附录四 | 第59-60页 |
附录五 | 第60-65页 |
附录六 | 第65-66页 |
附录七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