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2.1.1 董事会规模 | 第13页 |
2.1.2 独立董事比例 | 第13-14页 |
2.1.3 董事薪酬比例 | 第14页 |
2.1.4 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 | 第14页 |
2.1.5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 | 第14-15页 |
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5-16页 |
2.2.1 董事会规模 | 第15页 |
2.2.2 独立董事比例 | 第15页 |
2.2.3 董事薪酬比例 | 第15-16页 |
2.2.4 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 | 第16页 |
2.2.5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 | 第16页 |
2.3 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启发 | 第16-18页 |
3 董事会、信息披露质量理论分析 | 第18-28页 |
3.1 董事会的基本理论 | 第18-21页 |
3.1.1 有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19页 |
3.1.2 董事会的职责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| 第19-21页 |
3.2 信息披露质量的基本理论 | 第21-25页 |
3.2.1 信息披露的定义与内容 | 第21-23页 |
3.2.2 信息披露质量及信息披露质量衡量方法 | 第23-25页 |
3.3 董事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相关理论 | 第25-28页 |
3.3.1 有效市场理论 | 第25-26页 |
3.3.2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6-27页 |
3.3.3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7-28页 |
4 实证研究 | 第28-38页 |
4.1 理论假设的提出 | 第28-30页 |
4.1.1 董事会规模 | 第28页 |
4.1.2 独立董事比例 | 第28-29页 |
4.1.3 董事薪酬比例 | 第29页 |
4.1.4 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 | 第29页 |
4.1.5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 | 第29-30页 |
4.2 样本的选取和变量的设计 | 第30-33页 |
4.2.1 样本的选取 | 第30页 |
4.2.2 变量的设计 | 第30-32页 |
4.2.3 模型的构建 | 第32-33页 |
4.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| 第33-36页 |
4.3.1 信息披露质量的统计结果分析 | 第33页 |
4.3.2 解释变量、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3.3 变量之间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4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36-38页 |
5 结论和建议 | 第38-43页 |
5.1 结论 | 第38-39页 |
5.2 建议 | 第39-41页 |
5.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| 第41-43页 |
5.3.1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| 第41-42页 |
5.3.2 研究展望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