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论文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前言 | 第10-16页 |
| (一) 研究的缘起 | 第10-13页 |
| 1. 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| 第10页 |
| 2. 梧州市第七中学高中语文教学及阅读教学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(二) 阅读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(三)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1. 文献研究法 | 第14页 |
| 2. 个案研究法 | 第14-15页 |
| (四)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一、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转变 | 第16-20页 |
| (一) 高中语文新课改推行的时代背景 | 第16页 |
| (二) 新课改下的教学新理念、新观点 | 第16-20页 |
| 1. 教学观念的更新 | 第16-18页 |
| 2. 教学方式的转变 | 第18-20页 |
| 二、高中生阅读与高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| 第20-26页 |
| (一) 高中生的阅读现状 | 第20-21页 |
| 1. 问卷设计 | 第20页 |
| 2. 问卷调查统计(附后) | 第20页 |
| 3. 统计结果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(二)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6页 |
| 1. 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,教师主导作用流于形式,课堂活力不足 | 第22-23页 |
| 2. 阅读课堂上重教师的分析讲解,轻学生的阅读体验 | 第23-24页 |
| 3. 朗读教学边缘化 | 第24-25页 |
| 4. 功利目的强,重训练,轻体验 | 第25-26页 |
| 三、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反思 | 第26-40页 |
| (一) 辩证看待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| 第26-28页 |
| 1. 正视课堂阅读教学具有的工具性 | 第26-27页 |
| 2. 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的人文性 | 第27-28页 |
| (二) 正确认识建构主义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不足 | 第28-31页 |
| 1.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| 第28-29页 |
| 2.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| 第29-30页 |
| 3. 建构主义阅读教学实践的局限 | 第30-31页 |
| (三) 关注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| 第31-34页 |
| 1. 关注备课的有效性 | 第31-32页 |
| 2. 关注上课的有效性 | 第32-34页 |
| (四) 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应在继承中发展 | 第34-40页 |
| 1. 重视语文传统教学理论研究和继承 | 第34-37页 |
| 2. 课堂教学不能搞形式化 | 第37-38页 |
| 3. 教学方式不可过于依赖多媒体 | 第38-40页 |
| 结语 | 第40-41页 |
| 注释 | 第41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| 附录 | 第45-49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