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框架下的俄语口语教学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Резюме | 第4-9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研究的对象及任务 | 第10-11页 |
二、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| 第12-13页 |
四、论文的新意 | 第13页 |
五、论文的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俄语口语教学研究概述 | 第14-31页 |
第一节 俄罗斯口语研究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中国俄语口语教学研究 | 第17-22页 |
一、国内学者对俄语口语教学的研究 | 第17-20页 |
二、俄语口语课常见的口语训练方法 | 第20-22页 |
(一) 师生问答形式 | 第20-21页 |
(二) 学生对话形式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口语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9页 |
一、训练材料选择不当 | 第23-25页 |
(一) 口语材料的来源受局限 | 第23页 |
(二) 口语材材料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当 | 第23-24页 |
(三) 口语材料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和时代性 | 第24-25页 |
二、师生互动效果欠佳 | 第25-29页 |
(一) 学生方面 | 第26-28页 |
1. 缺乏动机,被动懒惰 | 第26页 |
2. 性格内向,不擅言谈 | 第26-27页 |
3. 焦虑紧张,害怕出错 | 第27-28页 |
(二) 教师方面 | 第28-2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与俄语口语教学 | 第31-41页 |
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 | 第31-35页 |
一、行为主义论 | 第31-32页 |
二、先天论 | 第32-33页 |
三、相互作用论 | 第33页 |
四、输入假设论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与俄语口语教学的关系 | 第35-39页 |
一、行为主义论与口语训练环境的关系 | 第35-36页 |
二、先天论与口语训练方法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三、相互作用论与学习环境、训练方法之间的关系 | 第37页 |
四、输入假设论与学习材料及学生情感之间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对俄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| 第41-62页 |
第一节 训练材料的合理安排 | 第41-49页 |
一、口语材料来源扩大化 | 第41-45页 |
(一) 文学作品中口语语料的运用 | 第41-43页 |
(二) 互联网上无限资源的采纳 | 第43-45页 |
二、口语材料难易适中化 | 第45-47页 |
三、口语材料内容趣味化 | 第47-49页 |
(一) 俄罗斯母语课本内容的收集 | 第47-48页 |
(二) 俄语娱乐网站的介入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口语训练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| 第49-57页 |
一、句型操练形式的良好延续 | 第49-54页 |
二、训练过程中抢答、绕口令等形式的加入 | 第54-57页 |
第三节 因材施教原则的有效实施 | 第57-60页 |
一、多加鼓励,增强自信 | 第57-59页 |
二、启发思考,循循善诱 | 第59-6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