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车辆工程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车辆理论及试验论文

高速列车动力学及横向振动控制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5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5-24页
   ·引言第15-16页
   ·悬挂系统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被动悬挂第16页
     ·主动悬挂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半主动悬挂第17页
   ·半主动悬挂的发展概况第17-20页
     ·国外半主动悬挂的发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国内半主动悬挂的发展第18-20页
   ·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策略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天棚阻尼控制第20页
     ·最优控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鲁棒控制第21页
     ·预测控制第21页
     ·神经网络控制第21页
     ·模糊控制第21-22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-24页
第二章 高速列车动力学建模第24-37页
   ·SIMPACK 软件介绍第24页
     ·SIMPACK 软件概述第24页
     ·SIMPACK Wheel/Rail 模块第24页
   ·SIMPACK/Rail 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第25页
     ·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第25-27页
   ·SIMPACK 中建立多刚体列车模型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单节列车建模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三节连挂列车模型第28-29页
   ·SIMPACK 中建立刚柔耦合列车模型第29-36页
     ·研究刚柔耦合列车模型的必要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·ANSYS 中建立车体有限元文件第30-32页
     ·ANSYS 中的子结构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多体系统(FEMBS)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轨道不平顺性析第35-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三章 车辆动力学分析第37-48页
   ·动力学性能评判标准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平稳性评价指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乘坐舒适度指标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安全通过性能第39页
   ·蛇形临界速度计算第39-41页
   ·结构振动对模型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1-47页
     ·速度不同的工况第41-44页
     ·三节连挂列车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刚柔耦合与刚体列车对比第45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 列车交会动力学性能分析第48-57页
   ·会车车辆动力学分析第48-53页
     ·列车姿态的变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列车安全性能的变化第51-53页
   ·会车线间距的研究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·安全性能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五章 天棚半主动控制联合仿真第57-69页
   ·列车横向半主动悬挂模型第57-59页
   ·控制器设计第59-61页
   ·单节刚体列车横向半主动控制第61-63页
   ·线间距 5.0m 两车交会横向半主动控制第63-66页
   ·线间距 4.4m 两车交会横向半主动控制第66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六章 结束语第69-71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第69页
   ·后续研究工作与展望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振动信号的高铁铁轨无损监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智能交通系统多功能集成天线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