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萨义德的文艺批评观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某种缺陷:萨义德文艺批评出场的理由 | 第10-19页 |
·当代文艺批评状况概述 | 第10-14页 |
·文艺批评史上的两个重要概念 | 第10-12页 |
·当代文艺批评发展概况 | 第12-14页 |
·萨义德对当代文艺批评的反思 | 第14-19页 |
·对文本性的反思 | 第15-16页 |
·对批评“权威”性的反思 | 第16-18页 |
·对批评地位的反思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世俗批评:萨义德文艺批评观的核心 | 第19-30页 |
·何谓世俗批评 | 第19-21页 |
·世俗批评的内容 | 第21-25页 |
·批评的现世性 | 第21-23页 |
·批判意识的重现 | 第23-24页 |
·批评的独创性 | 第24-25页 |
·世俗批评的先进性 | 第25-30页 |
·弥补误读缺陷 | 第25-26页 |
·激发创造性 | 第26-28页 |
·批判性重建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萨义德眼中的批评家 | 第30-41页 |
·身份:“流亡者” | 第30-35页 |
·文化的隶属性 | 第30-32页 |
·身份的多重性 | 第32-33页 |
·“对位的”批评者 | 第33-35页 |
·态度:向权力说真话的人 | 第35-38页 |
·业余意识 | 第35-36页 |
·对立者 | 第36-37页 |
·行动者 | 第37-38页 |
·品格:“晚期” | 第38-41页 |
·“晚期”的内涵 | 第38-39页 |
·“晚期”的特点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综观萨义德文艺批评观及其意义 | 第41-49页 |
·情境下的对位批评 | 第41-44页 |
·情境(situation)意识 | 第41-42页 |
·对位(counterpoint)意识 | 第42-43页 |
·情境与对位的融合 | 第43-44页 |
·释义与批判的辩证统一 | 第44-45页 |
·再谈“启蒙” | 第45-49页 |
·什么是再“启蒙” | 第45-47页 |
·启蒙——萨义德思想的终极指向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