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写作教学综述 | 第9-13页 |
一、写作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| 第9-10页 |
二、写作教育观念的演变 | 第10-13页 |
第三节 潘新和先生与写作教学 | 第13-17页 |
一、从古代写作教学思想中吸取经验 | 第13-14页 |
二、对现代写作教学思想的回望与反思 | 第14-15页 |
三、对当代写作教学思想的审视与前瞻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核心内容 | 第17-26页 |
第一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| 第17-22页 |
一、语文教育性质的争鸣 | 第17-18页 |
二、对读写观念的认识 | 第18-19页 |
三、心理学、哲学、语言学及西方文论等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| 第19-20页 |
四、写作教学三种范式的转型 | 第20-21页 |
五、创造型写作教学观的崛起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核心内容: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观 | 第22-26页 |
一、教学范式:建立表现本位的教学范式 | 第22-23页 |
二、读写地位:写作高于阅读 | 第23-25页 |
三、写作动机:“我写故我存” | 第25页 |
四、写作教学的使命:养护言语个性及创造力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具体内容 | 第26-34页 |
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目的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方法 | 第27-34页 |
一、写作动机的激发 | 第27-29页 |
二、写作素养的培养 | 第29-31页 |
三、选题 | 第31-32页 |
四、读者意识 | 第32-33页 |
五、评价方法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| 第34-39页 |
第一节 教学观念 | 第35-37页 |
一、从审题到选题 | 第35页 |
二、从贴近生活写作到贴近生命写作 | 第35-36页 |
三、从重视文章模式到重读者意识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教学方式 | 第37-39页 |
一、传统强势教师的隐退 | 第37-38页 |
二、师生主体间言语生命的互动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