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7-9页 |
·课题背景及理论意义 | 第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·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| 第8-9页 |
第2章 中西花腔女高音艺术的起源及特征 | 第9-17页 |
·中国花腔艺术的起源及特征 | 第9-12页 |
·中国花腔的起源及特征 | 第9-10页 |
·中国花腔女高音艺术的起源及特征 | 第10-12页 |
·西方花腔艺术的起源及特征 | 第12-17页 |
·西方花腔的起源及特征 | 第12-14页 |
·西方花腔女高音艺术的起源及特征 | 第14-17页 |
第3章 《苗岭的早晨》和《啊,满园鲜花凋零》演唱的共通因素 | 第17-27页 |
·深厚宽广的呼吸根基 | 第17-20页 |
·规范圆润的行腔吐字 | 第20-22页 |
·字正 | 第20-21页 |
·腔圆 | 第21-22页 |
·真挚动人的声音情感 | 第22-23页 |
·大方自然的形体神态 | 第23-27页 |
第4章 《苗岭的早晨》和《啊,满园鲜花凋零》演唱的差异因素 | 第27-37页 |
·文化观念的差异 | 第27-29页 |
·独特的民族性 | 第27-28页 |
·相异的时代性 | 第28-29页 |
·心理结构的差异 | 第29-35页 |
·认知一度创作 | 第29-30页 |
·深化二度创作 | 第30-35页 |
·身体机能协调的差异 | 第35-37页 |
第5章 中西花腔女高音艺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| 第37-41页 |
·花腔女高音现今的发展趋势 | 第37-38页 |
·学术范围内花腔女高音作品 | 第37-38页 |
·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| 第38页 |
·社会大众的认可 | 第38页 |
·对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展望 | 第38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