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缘起 | 第9页 |
| ·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实践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| ·解读《残疾人权利公约》 | 第13-16页 |
| ·公约概况 | 第13-14页 |
| ·《公约》对“残疾”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| ·《公约》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确认 | 第15-16页 |
| ·《公约》对我国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 | 第16-19页 |
| ·《公约》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| 第16页 |
| ·《公约》履约报告督促我国特殊教育发展 | 第16页 |
| ·《公约》中有关特殊教育的条文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| 第16-19页 |
| ·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立法进展 | 第19-21页 |
| ·我国特殊教育立法概况 | 第21-25页 |
| ·特殊教育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| 第21-22页 |
| ·《特殊教育法》在我国的缺失 | 第22-23页 |
| ·我国现有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 | 第25-37页 |
| ·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总体现状 | 第25-29页 |
| ·我国特殊教育总体发展较快 | 第25-27页 |
| ·从在校生人数看我国特教事业发展 | 第27-29页 |
| ·从师资水平看我国特教事业发展 | 第29-31页 |
| ·从专任教师数量看我国特教事业发展 | 第30页 |
| ·从学历水平看我国特教事业发展 | 第30-31页 |
| ·从经费来源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| 第31-35页 |
| ·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迅速增长 | 第31-33页 |
| ·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持续增加,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持续下降 | 第33页 |
| ·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相对不足 | 第33-35页 |
| ·结论 | 第35-37页 |
| 第4章 我国加强特殊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37-45页 |
| ·加强特殊教育立法的意义 | 第37-39页 |
| ·有利于明确特殊教育对象 | 第37-38页 |
| ·有利于加快特殊教育发展 | 第38页 |
| ·为普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| 第38-39页 |
| ·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| 第39页 |
| ·美国与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立法的比较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·特殊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| 第40页 |
| ·特殊教育对象 | 第40-41页 |
| ·特教对象的评估与鉴定 | 第41页 |
| ·管理职责 | 第41-42页 |
| ·经费来源 | 第42-43页 |
| ·我国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可行性 | 第43-45页 |
| ·《残疾人权利公约》的指导 | 第43页 |
| ·国外特教立法的经验 | 第43-45页 |
| 第5章 关于特殊教育立法的建议 | 第45-53页 |
| ·用现代特殊教育思想指导特教立法 | 第45-47页 |
| ·残疾不等于障碍 | 第45页 |
| ·关注差异更要关注相似性 | 第45-46页 |
| ·多种形式实现全纳教育 | 第46页 |
| ·树立大特殊教育观 | 第46-47页 |
| ·确立特殊教育立法原则 | 第47页 |
| ·教育公平的原则 | 第47页 |
| ·适当教育的原则 | 第47页 |
| ·差别原则 | 第47页 |
| ·对制定《特殊教育法》的内容的几点建议 | 第47-53页 |
| ·促进鉴定和评估方式科学化、正规化 | 第48页 |
| ·多种形式保障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 | 第48页 |
| ·加大政府经费预算及投入 | 第48-49页 |
| ·完善师资培养及特教教师资格制度 | 第49页 |
| ·教育服务要体现特殊学生的独特教育需求 | 第49-50页 |
| ·为每一个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| 第50页 |
| ·义务教育阶段后转衔 | 第50-51页 |
| ·保障家长权利 | 第51-53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53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