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圣桑的生平与圣桑练习曲的创作 | 第11-15页 |
·卡米尔·圣桑的音乐生涯简述 | 第11-13页 |
·圣桑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 | 第13页 |
·圣桑钢琴练习曲的创作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圣桑《六首音乐会钢琴曲》Op.111的创作 | 第15-37页 |
·Op.111的创作背景 | 第15-19页 |
·所处时期法国的钢琴音乐发展状况 | 第16-17页 |
·圣桑钢琴练习曲Op.111的创作目的 | 第17-19页 |
·Op.111创作的风格特性 | 第19-37页 |
·继承性 | 第19-31页 |
·规则性 | 第31-34页 |
·适度性 | 第34页 |
·抽象性 | 第34-35页 |
·融合性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圣桑《六首音乐会钢琴曲》Op.111的演奏分析 | 第37-57页 |
·Op.111 No.1“大三度和小三度” | 第37-40页 |
·均匀的双三度音 | 第37-38页 |
·中声部保持音旋律的连贯性控制 | 第38-39页 |
·隐伏旋律的流动性 | 第39-40页 |
·Op.111 No.2“个性色彩” | 第40-43页 |
·连贯且富有弹性的半音阶 | 第40页 |
·四对三节奏组合方式 | 第40-41页 |
·均匀弹奏中的阶梯式力度变化 | 第41-42页 |
·半音中旋律的表现 | 第42-43页 |
·Op.111 No.3“前奏与赋格” | 第43-47页 |
·八度和弦与和弦断奏 | 第43-44页 |
·双手交替勾勒的旋律线条 | 第44-45页 |
·复调性乐句演奏中的触键法 | 第45页 |
·各个声部主题的清晰出现 | 第45-46页 |
·乐句中的力度变化控制 | 第46-47页 |
·Op.111 No.4“拉斯帕马斯的钟声” | 第47-51页 |
·均匀的六连音 | 第47页 |
·大跨度的和弦 | 第47-48页 |
·在同一个琴键上均匀地换指 | 第48页 |
·踏板的使用 | 第48-49页 |
·音乐意境的想象和模仿性的音色控制与对比 | 第49-51页 |
·Op.111 No.5“大三度色彩” | 第51-53页 |
·合理的指法编排 | 第51页 |
·双音音型的整齐与连奏 | 第51-52页 |
·大跨度的和弦分解 | 第52页 |
·规则的阶梯式力度变化对比 | 第52-53页 |
·Op.111 No.6“托卡塔” | 第53-57页 |
·掌关节积极活动的低触键法 | 第53页 |
·双手交替的和弦断奏和琶音 | 第53-55页 |
·主题在各声部中的清晰出现 | 第55-57页 |
第四章 圣桑《六首音乐会钢琴曲》Op.111的研究价值论述 | 第57-63页 |
·Op.111的音乐美学价值 | 第57-60页 |
·Op.111的应用教学价值 | 第60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