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效 | 第12-18页 |
(一) 促进了教材的生活化 | 第12-13页 |
1. 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 | 第12页 |
2.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| 第12-13页 |
3. 教学目标引导生活 | 第13页 |
(二) 促进了教材的趣味化 | 第13-14页 |
1. 教材内容的趣味化 | 第13页 |
2. 呈现方式的趣味化 | 第13-14页 |
3. 教学设计的趣味化 | 第14页 |
(三) 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灵活 | 第14-15页 |
1. 课堂教学开放化 | 第14-15页 |
2. 课堂教学多样化 | 第15页 |
3. 课堂教学个性化 | 第15页 |
(四)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| 第15-16页 |
1.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| 第16页 |
2. 教师学历的提升 | 第16页 |
3.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| 第16页 |
(五) 促进了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| 第16-18页 |
1. 教师评价 | 第17页 |
2. 学生评价 | 第17-18页 |
3. 学校评价 | 第18页 |
二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| 第18-28页 |
(一) 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1. 课程理论的西化倾向 | 第19页 |
2. 课程内容的片段化倾向 | 第19-20页 |
3. 课程资源的城市化倾向 | 第20-21页 |
(二) 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| 第21-23页 |
1. 教师的阻抗性问题 | 第21页 |
2.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| 第21-22页 |
3. 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| 第22-23页 |
4.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滞后的问题 | 第23页 |
(三) 课程改革中的社会问题 | 第23-24页 |
1. 政府投入明显不足与课程改革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 | 第24页 |
2. 新课改民本思想与社会精英文化之间的矛盾 | 第24页 |
(四) 课程改革面临困境的原因 | 第24-28页 |
1. 课程理念繁杂 | 第25页 |
2. 课程管理僵化 | 第25-26页 |
3. 忽视教师培训 | 第26页 |
4. 围绕教材展开的利益博弈,降低了教材的整体水准 | 第26-28页 |
三、解决问题的策略 | 第28-37页 |
(一) 加大课程开发力度,不断优化课程资源 | 第28-29页 |
(二)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,不断完善课程实施的指导机制 | 第29-31页 |
1. 充分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 | 第29-30页 |
2. 充分发挥各级教研室的引领作用 | 第30-31页 |
3. 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引领作用 | 第31页 |
(三) 加大教师教育力度,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| 第31-33页 |
1. 完善三级培训网络,建立持续有效的指导和培训制度 | 第32页 |
2. 加强校本研究,实现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| 第32-33页 |
3. 建立合理有效的参与制度,实现教师主动自觉的发展 | 第33页 |
(四) 完善制度,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 | 第33-35页 |
1. 建立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 | 第34页 |
2. 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| 第34页 |
3.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| 第34-35页 |
(五) 采取多种措施,加大中考制度改革力度 | 第35页 |
(六) 加大高考制度改革的力度,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| 第35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