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窝式通风器流动和油气分离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·引言 | 第13页 |
·通风器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多孔介质的应用与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蜂窝式通风器的意义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·技术方案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基本方程与物理模型 | 第23-43页 |
·基本控制方程组 | 第23-24页 |
·连续相方程 | 第23页 |
·动量守恒方程 | 第23-24页 |
·能量守恒方程 | 第24页 |
·湍流模型 | 第24-33页 |
·Reyonlds 时均方程法 | 第24-25页 |
·SST k - ω模型 | 第25-27页 |
·雷诺应力模型 | 第27-31页 |
·近壁区处理 | 第31-33页 |
·周期性流动 | 第33-34页 |
·平移周期性流动 | 第33页 |
·旋转周期性流动 | 第33-34页 |
·多孔介质模型 | 第34-36页 |
·多孔介质动量方程 | 第34-35页 |
·粘性阻力项 | 第35页 |
·惯性损失项 | 第35-36页 |
·多孔介质能量方程 | 第36页 |
·分散相模型 | 第36-40页 |
·颗粒运动方程 | 第36-38页 |
·随机追踪模型 | 第38-40页 |
·壁面液膜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用户自定义函数 | 第41-43页 |
·UDF 与 DEFINE 宏 | 第41-42页 |
·编译型 UDF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多孔介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| 第43-53页 |
·蜂窝结构简介 | 第43-44页 |
·蜂窝结构数值计算 | 第44-46页 |
·计算域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| 第44-45页 |
·湍流模型 | 第45页 |
·连续相的可压缩性 | 第45页 |
·流动边界条件 | 第45-46页 |
·求解 | 第46页 |
·数据整理和分析 | 第46-49页 |
·建立多孔介质模型的方法 | 第46页 |
·计算工况及数据处理 | 第46-47页 |
·数据拟合与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多孔介质模型的应用 | 第49-53页 |
·多孔介质模型的设置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0-53页 |
第4章 蜂窝结构油气分离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3-70页 |
·分离效率 | 第53-54页 |
·全效率 | 第53-54页 |
·穿透率 | 第54页 |
·两相流动模型的设置 | 第54-57页 |
·设置分散相初始条件 | 第54-56页 |
·制作颗粒喷射文件 | 第56-57页 |
·DPM 模型相关描述 | 第57页 |
·分散相求解 | 第57-58页 |
·颗粒轨迹的追踪方式 | 第57页 |
·求解策略 | 第57-58页 |
·数据采集和整理 | 第58页 |
·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7页 |
·蜂窝结构内的油气分离 | 第59页 |
·颗粒速度大小对油气分离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·速度矢量与粒径对油气分离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·蜂窝结构的油气分离特性 | 第63-65页 |
·蜂窝出口的颗粒运动特性 | 第65-67页 |
·用户自定义函数 | 第67-70页 |
·UDF 的使用意义 | 第67-68页 |
·UDF 的应用 | 第68页 |
·DPM 模型的宏定义 | 第68-69页 |
·程序说明 | 第69-70页 |
第5章 蜂窝式通风器性能优化与分析 | 第70-78页 |
·分离效率和主要分离机理 | 第70-72页 |
·分离效率 | 第71页 |
·主要分离机理 | 第71-72页 |
·计算域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| 第72-73页 |
·计算域的建立 | 第72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72-73页 |
·计算模型的求解 | 第73-75页 |
·湍流模型 | 第73页 |
·边界条件设置 | 第73-74页 |
·求解 | 第74-75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75-78页 |
结论 | 第78-80页 |
附录Ⅰ 用户自定义函数程序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(含录用)的学术论文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