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导论 | 第14-27页 |
(一) 研究缘由 | 第14-15页 |
1. 基于自身的成长和学习经历 | 第14页 |
2. 基于榜样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及榜样教育遭遇的困境 | 第14-15页 |
3. 基于当前榜样教育研究的不足 | 第15页 |
(二) 榜样教育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3页 |
1. 国外榜样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2. 国内榜样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6-23页 |
(三) 研究问题、思路和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 研究问题和思路 | 第23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(四)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4-27页 |
1. 榜样和偶像 | 第24-26页 |
2. 榜样教育和榜样学习 | 第26-27页 |
一、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追问 | 第27-47页 |
(一) 教育者实施榜样教育的现状 | 第27-32页 |
1. 教育者重视对当代青少年实施榜样教育 | 第27-28页 |
2. 为青少年树立的榜样呈现多样化 | 第28-29页 |
3. 榜样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| 第29-31页 |
4. 榜样教育存在突击性、形式化现象 | 第31-32页 |
(二) 当代青少年榜样学习的现状 | 第32-37页 |
1. 榜样选择多样化、层次化 | 第32-35页 |
2. 榜样学习的价值取向多元化、世俗化 | 第35-37页 |
(三) 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分析 | 第37-42页 |
1. 榜样教育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及层次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 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| 第38-40页 |
3. 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| 第40-42页 |
(四) 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欠佳的原因分析 | 第42-47页 |
1. 社会之维:复杂的社会环境弱化榜样教育有效性 | 第42-44页 |
2. 教育之维:科学性不足致使榜样教育有效性削弱 | 第44-46页 |
3. 青少年之维:青春期特性加大榜样教育的难度 | 第46-47页 |
二、榜样教育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探析 | 第47-67页 |
(一) 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| 第47-54页 |
1. 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 | 第47-50页 |
2. 榜样教育的实践依据 | 第50-54页 |
(二) 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价值分析 | 第54-57页 |
1. 思想引领,引导青少年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| 第54-55页 |
2. 道德感召,促进青少年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| 第55页 |
3. 人生导航,促使青少年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| 第55-56页 |
4. 行为示范,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| 第56页 |
5. 角色替代,弥补青少年青春期对遥亲感的需求 | 第56-57页 |
(三) 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实现的条件 | 第57-60页 |
1. 榜样呈现方式与青少年感知规律的契合度 | 第57-58页 |
2. 榜样自身特征与青少年主客观条件的相似性 | 第58-59页 |
3. 榜样行为后果与青少年利益期待的一致性 | 第59页 |
4. 榜样教育要求与社会舆论的同向化 | 第59-60页 |
(四) 青少年榜样学习的心理机制 | 第60-67页 |
1. 认知榜样 | 第62-63页 |
2. 认同榜样 | 第63-64页 |
3. 与榜样情感共鸣 | 第64-65页 |
4. 仿效榜样 | 第65-66页 |
5. 固化行为 | 第66-67页 |
三、提升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| 第67-86页 |
(一) 把握榜样选树标准,整合榜样教育资源 | 第67-72页 |
1. 体现真实性,符合人性的社会性复杂性 | 第67-68页 |
2. 体现效仿性,满足他人的利益需求 | 第68-69页 |
3. 体现先进性,反映人类的先进品质 | 第69-70页 |
4. 体现民族性,传承民族的传统美德 | 第70-71页 |
5. 体现时代性,吸纳时代的优良精神元素 | 第71-72页 |
(二) 坚持榜样教育原则,引导青少年榜样选择 | 第72-75页 |
1. 注重榜样教育的生活性,贴近青少年生活世界 | 第72-73页 |
2. 坚持榜样教育的崇高性,与崇高精神对话 | 第73页 |
3. 体现榜样教育的层次性,选择契合个体的榜样 | 第73-74页 |
4. 展现榜样教育的多样性,化偶像为榜样 | 第74-75页 |
(三) 遵循榜样学习机制,创新榜样教育方法 | 第75-82页 |
1. 激发兴趣、唤起认知的“认知性榜样教育法” | 第75-76页 |
2. 价值辨析,引导认同的“认同性榜样教育法” | 第76-77页 |
3. 情感体验,引发共鸣的“体验式榜样教育法” | 第77-79页 |
4. 强化锻炼,固化行为的“践履性榜样教育法” | 第79页 |
5. 尊重主体性、发挥能动性的“互动性榜样教育法” | 第79-81页 |
6. 审视榜样,超越榜样的“超越性榜样教育法” | 第81-82页 |
(四) 营造青少年榜样教育的良好环境 | 第82-86页 |
1. 发挥朋辈、教师、家长及公众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 | 第82-83页 |
2. 坚持榜样教育的常态化 | 第83-84页 |
3. 强化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引导 | 第84-85页 |
4. 形成榜样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| 第85-86页 |
结语:深化榜样教育理论创新榜样教育实践 | 第86-87页 |
附录 | 第87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