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·引言 | 第14-18页 |
·研究对象、范围、目标和方法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对象和范围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| 第20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本文的结构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| 第22-49页 |
·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的起源 | 第22页 |
·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的属性和名称 | 第22-25页 |
·从动词词义淡化的角度 | 第24页 |
·从内部结构的特点 | 第24页 |
·根据结构成分 | 第24-25页 |
·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的界定 | 第25-29页 |
·引言 | 第25-27页 |
·Dixon 的界定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的分类 | 第29-40页 |
·语法特性分类 | 第29-35页 |
·动词行为类型的分类 | 第35-37页 |
·结构成分分类 | 第37-39页 |
·意义关系分类 | 第39-40页 |
·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的成因 | 第40-42页 |
·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 | 第42-46页 |
·研究的理论模式 | 第46页 |
·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46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DVC 分析的理论工具和思路 | 第49-69页 |
·引言 | 第49页 |
·构式语法 | 第49-56页 |
·构式的概念 | 第50-53页 |
·构式语法的语言观和语法观 | 第53-54页 |
·压制的概念 | 第54-55页 |
·选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的动因 | 第55-56页 |
·动词的分类 | 第56-62页 |
·Quirk 的梯度原则 | 第57页 |
·情景类型和动词的分类 | 第57-60页 |
·动词类型的鉴别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本文对 DVC 的一些看法 | 第62-67页 |
·Vn 的属性 | 第62-64页 |
·DVC 的界定 | 第64-65页 |
·DVC 的分类 | 第65-67页 |
·DVC 的熟语性 | 第67页 |
·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四章 虚化动词 GIVE 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| 第69-98页 |
·引言 | 第69页 |
·GIVE结构的类型 | 第69-70页 |
·GIVE结构的内部考察 | 第70-84页 |
·Vna 的类型 | 第70-73页 |
·Vna 的语义特征 | 第73-74页 |
·Vna 的形式及修饰语 | 第74-76页 |
·Vnb 的类型 | 第76-78页 |
·Vnb 的语义特征 | 第78-79页 |
·Vnb 的形式和修饰语 | 第79-81页 |
·双及物 give 结构的词序分析 | 第81-84页 |
·GIVE结构的外部考察 | 第84-93页 |
·A 式的扩展 | 第84-90页 |
·B 式的扩展 | 第90-93页 |
·GIVE结构的语态 | 第93-96页 |
·小结 | 第96-98页 |
第五章 虚化动词 HAVE 和 TAKE 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| 第98-111页 |
·引言 | 第98页 |
·结构的基本类型 | 第98-99页 |
·HAVE/TAKE结构的内部考察 | 第99-104页 |
·影响 have/take 结构的自足性因素 | 第99-102页 |
·Vn 的形式和修饰语 | 第102-104页 |
·HAVE/TAKE结构的外部考察 | 第104-108页 |
·扩展成分是单词 | 第104页 |
·扩展成分是词组 | 第104-108页 |
·扩展成分是非限定分句 | 第108页 |
·HAVE/TAKE结构的语态 | 第108-110页 |
·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第六章 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的形成机制和使用动因 | 第111-133页 |
·引言 | 第111-112页 |
·DVC 形成的内部机制 | 第112-127页 |
·范畴化和非范畴化 | 第112-113页 |
·英语 DVC 的非范畴化 | 第113-116页 |
·动词的隐喻化 | 第116-120页 |
·DVC 的隐喻分析 | 第120-123页 |
·DVC 的压制 | 第123-127页 |
·影响 DVC 使用的动因 | 第127-132页 |
·尾重原理 | 第127-129页 |
·修饰语的影响 | 第129-130页 |
·词语的指称性因素 | 第130-132页 |
·结语 | 第132-133页 |
第七章 英语虚化动词的非词汇化-----基于 DVC 和 COC 的比较 | 第133-165页 |
·引言 | 第133页 |
·与非词汇化理论相关的一些概念 | 第133-137页 |
·实词虚化 | 第133-134页 |
·实词泛化 | 第134-135页 |
·非词汇化 | 第135-136页 |
·虚化、非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区别 | 第136-137页 |
·DVC 和 COC 的比较 | 第137-163页 |
·CO 的概念及分类 | 第138-142页 |
·DVC 和 COC 的非词汇化 | 第142-150页 |
·相反的‘机制’ | 第150-152页 |
·信息焦点 | 第152-155页 |
·省略 | 第155-156页 |
·标点符号 | 第156页 |
·句法和语义 | 第156-163页 |
·结语 | 第163-165页 |
第八章 总结 | 第165-169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65-167页 |
·本文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展望 | 第167-1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9-1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