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东安石期市土话语音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附图索引 | 第11-12页 |
| 附表索引 | 第12-1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5-24页 |
| ·东安县地理人口、历史沿革及语言状况 | 第15-17页 |
| ·石期市镇地理人口、历史沿革及语言状况 | 第17-18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| 第21-22页 |
| ·本文所使用的音标、发音人介绍及材料来源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石期市土话的语音系统 | 第24-42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声韵调系统 | 第24-26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声母 | 第24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韵母 | 第24-25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声调 | 第25-26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| 第26-36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声韵配合关系 | 第26-27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| 第27-36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声调实验语音学报告 | 第36-40页 |
| ·实验简介 | 第36-37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声调特征 | 第37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| 第3章 石期市土话的语音特征 | 第42-90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声母的特点 | 第42-57页 |
| ·古全浊声母 | 第43-49页 |
| ·帮端母 | 第49-52页 |
| ·非晓组 | 第52-54页 |
| ·古泥来母 | 第54-55页 |
| ·精知庄章组 | 第55-56页 |
| ·是否分尖团 | 第56-57页 |
| ·云母 | 第57页 |
| ·韵母的特点 | 第57-80页 |
| ·果摄 | 第57-59页 |
| ·假摄 | 第59-60页 |
| ·遇摄 | 第60-62页 |
| ·蟹摄 | 第62-64页 |
| ·止摄 | 第64-65页 |
| ·效摄与流摄 | 第65-66页 |
| ·咸山摄舒声 | 第66-70页 |
| ·深臻曾梗通摄舒声 | 第70-71页 |
| ·宕江摄 | 第71页 |
| ·入声韵 | 第71-80页 |
| ·声调的特点 | 第80-83页 |
| ·中古平声 | 第81页 |
| ·中古上声 | 第81-82页 |
| ·中古去声 | 第82页 |
| ·中古入声 | 第82-83页 |
| ·声调小结 | 第83页 |
| ·文白异读 | 第83-88页 |
| ·声母的文白异读 | 第84页 |
| ·韵母的文白异读 | 第84-87页 |
| ·声调的文白异读 | 第87-8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| 第4章 石期市土话与周边土话的音韵比较 | 第90-103页 |
| ·花桥土话和高峰土话的声韵调系统 | 第90-93页 |
| ·花桥土话的声韵调系统 | 第90-91页 |
| ·高峰土话的声韵调系统 | 第91-93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与花桥土话、高峰土话声韵调比较 | 第93-101页 |
| ·声母的比较 | 第93-96页 |
| ·韵母的比较 | 第96-99页 |
| ·声调的比较 | 第99-10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| 第5章 石期市土话的音韵专题研究 | 第103-120页 |
| ·古全清塞音声母今读内爆音 | 第103-109页 |
| ·内爆音的发音机制及识别方法 | 第103-105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中的内爆音 | 第105-107页 |
| ·石期市土话内爆音的成因 | 第107-109页 |
| ·支微入鱼 | 第109-111页 |
| ·元音格局 | 第111-117页 |
| ·阴声韵中的元音链变 | 第111-114页 |
| ·阳声韵韵尾脱落混入阴声韵 | 第114-117页 |
| ·全浊声母的弱化 | 第117-119页 |
| ·並定群母 | 第117-118页 |
| ·從邪澄崇船禅母 | 第118页 |
| ·奉匣母 | 第118-11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| 余论 | 第120-12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2-125页 |
|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5-126页 |
| 附录B 石期市土话的同音字汇 | 第126-137页 |
| 致谢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