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存—流量理论模型的劳动力市场工资粘性分析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| ·研究文献简评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框架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3页 |
| ·关于劳动力市场工资浮动性的探讨 | 第17-20页 |
| ·劳动力市场工资的伸缩性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刚性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·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粘性理论 | 第19-20页 |
| ·存量、流量理论 | 第20-23页 |
| ·存量、流量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0页 |
| ·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| 第20-23页 |
| 第3章 存-流量劳动力市场工资粘性的机理分析 | 第23-41页 |
| ·存量劳动力市场工资粘性的原因分析 | 第23-28页 |
| ·存量劳动力市场雇员的力量 | 第23-24页 |
| ·存量劳动力市场雇主的力量 | 第24-27页 |
| ·存量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的力量 | 第27-28页 |
| ·流量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粘性原因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·菜单成本 | 第28-29页 |
| ·经济系统的不完全性 | 第29-30页 |
| ·两个劳动力市场粘性工传导的必然性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·工资公平的基本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工资公平引致粘性工资必然传导 | 第32-34页 |
| ·本节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·两个劳动力市场粘性工资传导的方向分析 | 第35-40页 |
| ·存量劳动力市场的粘性工资决定力量 | 第35-36页 |
| ·流量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力量 | 第36-37页 |
| ·粘性工资的传导方向 | 第37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4章 存-流量劳动力市场工资粘性的统计检验 | 第41-55页 |
| ·劳动力市场工资存在粘性的统计检验 | 第41-48页 |
| ·劳动力市场工资存在粘性的统计检验 | 第41-43页 |
| ·劳动力市场的粘性工资高于出清工资水平的统计检验 | 第43-48页 |
| ·两个劳动力市场的粘性工资传导关系的统计检验 | 第48-55页 |
| ·问卷的设计 | 第48-49页 |
| ·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| 第49页 |
| 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9-55页 |
| 第5章 政策建议 | 第55-61页 |
| ·企业管理的政策建议 | 第55-58页 |
| ·削弱内部人控制 | 第55-56页 |
| ·提高企业整体薪酬竞争水平 | 第56-57页 |
| ·重视对内在薪酬的应用 | 第57-58页 |
| ·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| 第58-61页 |
| ·适当缩短合同期 | 第59页 |
| ·引导工会组织的发展 | 第59页 |
| ·政府宏观间接调控工资 | 第59-60页 |
| ·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壁垒 | 第60-61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·结论 | 第61页 |
| ·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| 附录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