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、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| 第9-27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9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4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当前的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·国内外对问题教学的相关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外关于启发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关于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建构主义 | 第21-23页 |
·自主学习 | 第23页 |
·人本主义学 | 第23-24页 |
·最近发展区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的目标、内容及措施 | 第25-27页 |
·研究的目标 | 第25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25页 |
·研究采取的措施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、农村中学物理“问题导学”教学模式 | 第27-57页 |
·农村教学现状调查 | 第27-30页 |
·课题研究学校情况介绍 | 第27页 |
·本教学模式的选择历程 | 第27-28页 |
·农村学校管理层眼中的学校教学情况 | 第28-29页 |
·一线教师眼中的农村学校教学情况 | 第29页 |
·物理教师眼中的农村学校物理教学情况 | 第29-30页 |
·兼职实验员眼中的农村学校物理实验教学 | 第30页 |
·本校对“问题导学”模式的理解 | 第30页 |
·本模式的教学目标 | 第30-31页 |
·本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(课例说明) | 第31-49页 |
·问题情境的设置(课例说明) | 第36-39页 |
·学生们组内讨论 | 第39-42页 |
·教师的“导学” | 第42-44页 |
·课堂教学评价 | 第44-46页 |
·课堂反馈练习 | 第46-49页 |
·应用本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| 第49-57页 |
·改变教师“讲多练少”的课堂教学方式(课例说明) | 第49-53页 |
·注意“问题”情境的设置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教学中要体现物理学科特点 | 第54-57页 |
第三章、农村中学物理“问题导学”模式的实施与研究 | 第57-61页 |
·农村中学“问题导学”模式的实施研究 | 第57-59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57页 |
·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的设计和过程 | 第58-59页 |
·“问题导学”模式前后对物理学习的调查与研究与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问卷的设计 | 第59-60页 |
·问卷的实施 | 第60页 |
·问卷调查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、农村中学物理“问题导学”模式研究结论和建议 | 第61-69页 |
·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对实施“问题导学”模式前后学生的成绩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对实施“问题导学”模式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实验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| 第63页 |
·“问题导学”模式的研究结论 | 第63-64页 |
·“问题导学”模式的实践反思 | 第64-65页 |
·建议 | 第65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附录一:对刘岗庄中学刘校长的访谈记录 | 第71-75页 |
附录二:对刘岗庄中学宋校长的访谈记录 | 第75-76页 |
附录三:对刘岗庄中学德育主任的访谈记录 | 第76-77页 |
附录四:对刘岗庄中学一线教师的访谈记录 | 第77-81页 |
附录五:对农村物理教师的访谈记录 | 第81-83页 |
附录六:对农村学校兼职物理实验员的访谈记录 | 第83-85页 |
附录七: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 | 第85-88页 |
附录八: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| 第88-90页 |
附录九: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(前测)量表成绩 | 第90-92页 |
附录十: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(后测)量表成绩 | 第92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