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一、国外网络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二、对网络教育本质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三、对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四、对网络教育的弊端和不足的反思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网络教育的理念 | 第20-37页 |
第一节 网络教育的概念 | 第20-22页 |
一、广义的网络教育 | 第20-21页 |
二、狭义的网络教育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网络教育的本质 | 第22-24页 |
一、网络教育本质是教育理念 | 第22页 |
二、网络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应是服务 | 第22-23页 |
三、网络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手段 | 第23页 |
四、网络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工具 | 第23页 |
五、网络教育本质是一种环境 | 第23-24页 |
六、网络教育发展的本质是文化 | 第24页 |
七、网络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 | 第24页 |
第三节 网络教育的理念 | 第24-28页 |
一、网络教育的发展观 | 第24-25页 |
二、网络教育的人才观 | 第25-26页 |
三、网络教育的学习观 | 第26-27页 |
四、网络教育的创新观 | 第27-28页 |
第四节 网络教育的特点 | 第28-30页 |
一、资源的共享性 | 第28页 |
二、教学的时效性 | 第28-29页 |
三、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| 第29页 |
四、个性化教学 | 第29-30页 |
五、多元化认知途径 | 第30页 |
六、教育民主化 | 第30页 |
第五节 网络教育的规律 | 第30-37页 |
一、网络教育的开放性规律 | 第30-32页 |
二、网络教育的自主性规律 | 第32-37页 |
第三章 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| 第37-41页 |
第一节 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| 第37-38页 |
一、教学模式的定义 | 第37页 |
三、网络教育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网络教育对教育对象的拓展 | 第38-39页 |
一、网络教育对教育对象的横向扩展 | 第38页 |
二、网络教育对教育对象的纵向扩展 | 第38-39页 |
三、网络教育条件下教育对象的态度发生变化 | 第39页 |
第三节 网络教育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| 第39-40页 |
一、网络教育加快了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 | 第39页 |
二、网络教育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更新的积极性 | 第39-40页 |
第四节 网络教育对教学手段的拓展 | 第40-41页 |
一、网络教育拓展了课堂的空间范围 | 第40页 |
二、网络教育拓展了教育的时间范围 | 第40页 |
三、网络教育拓展了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 | 第40页 |
四、网络教育拓展了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网络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| 第41-46页 |
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和特征 | 第41-42页 |
一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 | 第41页 |
二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网络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一、高等教育大众化给网络教育提供了发展前景 | 第42-43页 |
二、网络教育的发展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| 第43页 |
第三节 网络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 | 第43-46页 |
一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| 第43-44页 |
二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| 第44页 |
三、满足大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要 | 第44-45页 |
四、实现个性化教育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网络教育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| 第46-50页 |
第一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| 第46-47页 |
一、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 | 第46-47页 |
二、实施终身教育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| 第47页 |
第二节 网络教育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| 第47-49页 |
一、现代网络教育以教育资源的多样化满足了众多求学者的愿望 | 第48页 |
二、网络教育能满足人们多层次、多类型的教育需求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网络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 | 第49-50页 |
第六章 网络教育与教育公平 | 第50-54页 |
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概念和特征 | 第50-51页 |
一、教育公平的概念 | 第50页 |
二、对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状的解读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网络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| 第51-53页 |
一、起点公平——网络教育促进入学机会均等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网络教育存在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制约因素 | 第53-54页 |
一、网络教育本身成本较高,技术含量大 | 第53页 |
二、网络教育的学生上学成本也比较高 | 第53-54页 |
第七章 网络化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| 第54-59页 |
第一节 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54-56页 |
一、网络教育的管理和约束机制匮乏 | 第54页 |
二、网络教育的成本比较高 | 第54页 |
三、网络教育缺少人文关怀 | 第54-55页 |
四、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| 第55页 |
五、网络教育公平悖论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56-59页 |
一、扩大网络教育的开放程度,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| 第56页 |
二、加强教师技术培训,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| 第56-57页 |
三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,实现多层次的人才培养 | 第57页 |
四、依托高校优秀的软硬件资源,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| 第57页 |
五、加快网络教育体系建设,使其发展趋于规范化 | 第57-59页 |
结束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