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

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5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9-10页
   ·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状况第10-12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-15页
第2章 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5-23页
   ·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广义的"研究性学习"第15页
     ·狭义的"研究性学习"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第16-17页
   ·教学模式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教学模式的内涵第17页
     ·教学模式的特点第17页
     ·教学模式的要素第17-19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建构主义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认知灵活性理论第20-23页
第3章 和静县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调查及原因分析第23-33页
   ·实施调查第23-29页
     ·调查对象第23页
     ·调查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·问卷发放及回收第23页
     ·问卷调查内容第23-29页
   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·问题一:课题相关资源有限第30页
     ·问题二:教学模式僵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问题三:评价形式单一化第31-33页
第4章 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第33-37页
   ·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资源丰富性第33页
     ·交流的跨时空性第33页
     ·学习自主性第33页
     ·对话平等性第33-34页
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模式图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要素分析第35-37页
第5章 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第37-47页
   ·实验设计与准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目的第37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对象第38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38页
   ·实验过程第38-43页
     ·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实验组的实验过程第39-4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43-44页
   ·应用该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第44-47页
     ·重视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科学合理的评价第46-47页
第6章 总结第47-51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学生的学习观发生变化第47页
     ·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第47页
     ·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第47-48页
   ·研究不足第48页
     ·样本局限性第48页
     ·个体差异性第48页
     ·实践验证第48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影响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体制因素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研究性网络支持系统的开发第49页
  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第49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3页
附录1 调查问卷第53-55页
附录2 访谈提纲第55-57页
附录3 评价量表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1页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安市中学阳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
下一篇: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--以陕西、山西两省多所高中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