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8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、意义 | 第10-13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 | 第12页 |
·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研究路线设计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路线设计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8-30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22页 |
·教师专业发展 | 第18-19页 |
·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倦怠 | 第19-20页 |
·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| 第20-22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2-30页 |
·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况 | 第22-24页 |
·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概况 | 第24-28页 |
·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概况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| 第30-54页 |
·教师的调查问卷 | 第30-47页 |
·调查问卷编制 | 第30-31页 |
·问卷调查实施说明 | 第31页 |
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| 第31-47页 |
·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| 第47-52页 |
·教师职业现状调查 | 第47-51页 |
·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| 第51-52页 |
·两方面的调查结论 | 第52-54页 |
·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样态 | 第52页 |
·职业倦怠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第4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 | 第54-70页 |
·研究的主要问题 | 第54页 |
·访谈提纲设计 | 第54-55页 |
·访谈实施说明 | 第55页 |
·访谈对象 | 第55页 |
·访谈方式与过程 | 第55页 |
·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定性分析研究 | 第55-66页 |
·个案访谈与初步分析 | 第56-66页 |
·访谈结论 | 第66-68页 |
·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特点 | 第66-67页 |
·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| 第67-68页 |
·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| 第68页 |
·讨论与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| 第70-78页 |
·社会层面(政府、教育管理部门等) | 第70-72页 |
·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| 第70-71页 |
·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开展"有效实效"工作 | 第71页 |
·着力解决信息技术教师晋升职称困难的局面 | 第71-72页 |
·学校层面 | 第72-75页 |
·实施科学的人本化管理 | 第72页 |
·建立科学、全面、合理、公平的教师评价机制 | 第72-73页 |
·构建和谐校园,营造合作人际文化 | 第73-74页 |
·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机会 | 第74页 |
·关心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生活 | 第74-75页 |
·教师自身层面 | 第75-78页 |
·调整心态,理性认识职业倦怠 | 第75-76页 |
·提升自身素质 | 第76页 |
·勤于学习,掌握专业知识,精湛业务水平 | 第76-77页 |
·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,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结论及反思 | 第78-82页 |
·本研究的总结论 | 第78页 |
·研究反思 | 第78-80页 |
·对本研究的反思 | 第79页 |
·对现实的反思 | 第79-80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主要问题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
附录1 | 第84-87页 |
附录2 | 第87-89页 |
附录3 | 第89-91页 |
附录4 | 第91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