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

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绩效测量体系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0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9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第9-10页
第二章 学习型组织概述第10-17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起源与发展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起源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第11-12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自我超越第12页
     ·改善心智模式第12页
     ·建立共同愿景第12页
     ·团队学习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系统思考第13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结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文化特征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人本特征第15页
   ·国外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状况第15-16页
   ·我国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现状第16-17页
第三章 学习型组织的绩效测量分析第17-28页
   ·学习与绩效的关系第17-21页
     ·学习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绩效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学习与绩效的关系第19-21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的绩效管理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全面绩效测量第21页
     ·个体绩效相互促进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绩效测量促进组织进步第22页
     ·绩效反馈速度第22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形式绩效评价的不同之处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学习型组织绩效评价的着眼点不同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学习型组织绩效评价的关注点不同第23页
     ·学习型组织绩效评价的目的不同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学习型组织绩效评价的思维方式不同第24页
     ·学习型组织员工对绩效评价的态度不同第24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的绩效影响因素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第25-26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型组织绩效测量方法选择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传统绩效测量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·平衡计分卡的引入优势分析第26-28页
第四章 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理论研究第28-35页
   ·平衡记分卡的概念及发展背景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理论起源及定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第29页
   ·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角度第29-31页
     ·财务第29页
     ·客户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内部经营第30页
     ·学习和成长方面第30-31页
   ·平衡计分卡是如何实现平衡的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平衡记分卡四个维度之间的平衡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平衡记分卡平衡的其他方面第32-33页
   ·平衡计分卡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平衡记分卡在国外的应用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中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弊端第34-35页
第五章 平衡计分卡在学习型组织中的应用研究第35-47页
   ·平衡计分卡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应用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第35-37页
     ·从因果关系看各维度指标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·学习型组织建设对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 ·组织学习促进了企业学习与成长能力的提升第38页
     ·企业支持有利于学习与成长能力增长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系统思考的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·从实证看学习型组织对绩效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·平衡计分卡在学习型组织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第41-47页
     ·确定企业的使命、价值观与愿景第41页
     ·确定企业战略,设定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目标第41页
     ·全员参与目标设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的设定第42-47页
第六章 平衡记分卡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的应用研究第47-61页
   ·山东莱芜钢铁背景介绍第47-48页
   ·莱芜钢铁进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然趋势第48页
   ·莱钢创建学习型组织所做的工作及取得成效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团队学习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释放潜能,造就组织学习力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莱钢取得的成效第50-51页
   ·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莱芜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第51-61页
     ·莱芜钢铁的企业战略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设定各项指标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将学习型组织文化融入到绩效管理中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莱钢钢铁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绩效评价指标权重估计第56-58页
     ·评价体系的计分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·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第60-61页
第七章 结束语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5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GIS的林草交错带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--以大渡河上游一个典型小流域日柯沟为例
下一篇:杂合抗菌肽的设计改造、真核表达及性质研究